读书与生活

田秀明

杨绛先生说过这么一段话:“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先生所言,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读书,阅的是生活,读的是人生,只有生活充实的人生才能享受得到读书之美。

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读书是件挺头疼的事情,即便是强硬着头皮去读了,书中说得天花乱坠的内容,也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以为与一地鸡毛的烟火生活毫不相干。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白纸黑字的书本终归填不饱肚子,偶尔捧上一本书,只是为了图个热闹,打发一段无聊的时光。至于书中想要表达什么,想要流露什么,从来都不会去领悟,也不会去理解。或者这就是读不懂书吧,读不懂书,于读书也就没有了兴趣。

读书兴趣的培养,绝不是应付式的外因要求,为读书而去死读书,读死书,结果是味同嚼蜡,读了也是白读,自然提不起兴趣。读书的兴趣,应当是一个人内心的需求,是充实自己充实生活的态度。如果把读书和生活融为了一体,读书便有了味道,就像遇到朋友知音一样。生活越充实越丰富,读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就越深越广,也就能愈加领略书中的真味。读书与生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只读书而没有生活,索然无味;只生活而不读书,精神势必是空虚的。

一个会生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丰子恺也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生活是物质的,而读书是精神的,既会生活又爱读书应该是触及灵魂的。漠漠红尘里,我们每个人都绕不开生活的琐碎,都纠结于生活的苟且。生活就像一汪平静的白水,只有读书能让平静的生活掀起波澜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爱读书的人,视野开阔,精神升华,所表现出的气质也一定是脱俗的,是异于常人的。

读书与生活从来都是分不开的。善于生活的人,不会空白着脑袋去过生活;热爱读书的人,也不会是脑袋里装满死书的书呆子。在读书中生活,生活是有趣的;在生活里读书,读书是唯美的。用读书来陶冶生活,用生活来感悟读书,这样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也是最有意义的。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人活在这世上,为工作所劳顿,为家庭所牵绊,一旦走进了书本里,一眼望千年,一步行万里,心是自由奔放的,或者这就是“诗与远方”。这样的“诗与远方”,一定是灵魂深处的。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