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好人之星候选人:武城 张现彬

张现彬,男,中共党员,1984年5月生,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武城县供电公司检修工区高级工程师。他扎根电力一线16年,完成各类保电1500余次,连续14个春节守护变电站安全运行,参与全县15个变电站新建改造。他练就了“听声辨故障”的绝活,精准高效完成设备消缺3000余次。张现彬曾荣获德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德州工匠”、德州市电力系统“十年春节保供电先进个人”等荣誉。

500次听声“排雷”,照亮万家灯火

2007年,张现彬入职后分配到变电检修一线,从此与变电站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以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为突破点,提出了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方法。千百次的实践积累,他练就了“听声辨故障”绝活,使设备缺陷查找效率和准确率提高了50%。

2016年9月,他巡查110千伏新城变电站时,在变压器“嗡嗡”声响中听到了一阵“咔咔”声,但是随即就消失了。于是,他果断申请对1号主变进行停电检查,一番拆检后,发现变压器内固定线圈的螺丝发生了松动,一旦螺丝脱离,就会引起变压器跳闸,城区4万余户居民供电都会中断。张现彬凭借这一“绝活”成功解除了城区500余次供电隐患。

运用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张现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他抓住了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在他看似粗糙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精益运检的火热心脏。

10万公里检修路,守护一方平安

16年间,他奔波于零散分布在县城各处的15个变电站,近的1公里,远的50公里,10万公里的检修路程见证了他的守护之心。

2018年2月,张现彬接到滕庄变电站改造任务,一座具有21年历史的老站。为了寻求最合适的改造方案,张现彬把“家”搬到站里,白天执行其他检修任务,晚上就到变电站实地定点走位、设计画图,偌大的变电站一人一灯一电脑,直到凌晨一两点钟。熬了30多个夜晚,设计图终于通过审核。后续4个月的改造过程,他永远都是最后离开施工现场的人。7月,滕庄变电站改造完成,送电当天,张现彬就把他的“家”搬到了白庄变电站……

2018年,1年3座变电站的改造任务,让张现彬几乎天天泡在变电站,妻子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四个年迈的父母,一年里病倒了三次,体重掉了20斤,让张现彬无比愧疚。但作为党员,守护15座变电站的安全职责让他依然做出艰难选择。“所幸,一家人的无条件支持,是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底气。”

一个人变一群人,传承工匠精神

张现彬不仅要求自己技术过硬,还不忘“传、帮、带”,他乐于将理论和工作技能传授于青年职工,使之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技术分享给大家,把一个人变成一群人,把不会的教会,把会的教好,把好的由‘工’变‘匠’,一起守护电网安全。”张现彬说。张现彬利用变电站退役设备,建立了公司第一个变电实训室。首创学用一体化的培训方法,打破了一直以来培训工作与现场实际相脱节的局面。

过硬的技术和创新精神,让张现彬两次荣获山东省电力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德州供电公司QC创新成果一等奖,带领团队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2项,获山东省电力公司“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扎根一线16载,平凡岗位写华章。张现彬用自己敬业奉献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书写了一位青年电力职工的人生精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