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霞,女,1989年出生,大学本科,庆云县徐园子乡安务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自2016年走上教师岗位以来,她始终扎根于农村小学,奋战在教学的第一线,她将自己最美的年华献给了最爱的学生。工作上,她兢兢业业,勤奋努力,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和单位领导的高度认可。“坚守三尺讲台,心系万千孩子”是她一生的奋斗目标。
一、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在工作中,她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她的信任。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她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对自己所任教的数学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为了促进教学工作,她十分注重自身学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学习从不放松,并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载、有实践,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她在心里经常告诫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她坚持和学生一起到校,和学生一起扫地,和学生坐在一起参与主题班会的讨论,看见地上的垃圾主动捡起来,等等,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品行。
她认为:治学先治人,凡事德为先。每学期一开学,她一定要抽时间与部分学生谈心,做好工作笔记,建好问题学生档案,特别是对“双差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寻找他们身上蕴藏的闪光点,以找到教育的着力点。在平常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坚持友好、平等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差生,她能用爱心、耐心、信心感化他们,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允许其在改正错误中有所反复,并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消除厌学心理。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通理先通心,对学生动之以情,开展以情感人,以感动为先导教育,把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而被接受,思想工作也就水到渠成。
三、关爱学生,用心交流
她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力求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平时,她积极地阅读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多年来,她以她的真诚、公平、温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许多学生利用写日记的机会向她透露内心的烦闷与惆怅。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老师之间的摩擦都愿意与她交谈。“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她将一腔的真诚扑洒到了班主任工作上。前一段时间,她发现班上有几名学生十分调皮捣蛋。了解到这些淘气的学生多数是因父母离异孩子寄居在爷爷、奶奶家里,受到老人的宠惯或是父母做买卖,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其养成了自由散漫,懒惰涣散、不求上进的习惯。其中有一个叫张明(化名)的男孩因父母离异从小由奶奶照顾,娇惯成性,经常课间打骂同学,就连班干部也不大敢管他,许多淘气的学生对他都有惧怕感。于是她抓住这个可乘之机,首先找了这个男孩亲切地与他交谈,表扬了他上课积极发言、关心班级等优点,帮助他树立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同时又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协助班干部管好那些较淘气的同学,他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吃惊,并对老师说:“老师,你这样看得起我,我一定好好干。”从那以后,他不但自己不随便打闹,而且能及时制止其他学生打闹。
她始终坚信,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了每一个人成长的不同经历,了解了他们的过去,了解了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的环境,才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育。
王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安务小学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