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
消费市场喜迎开门红
影视城迎来八方客
游客在影视城游玩
泰山瑞豹自行车加紧生产
市民在置办年货市民在置办年货
□本报记者 石少军 本报通讯员 刘梦
2月12日,元宵节当晚,乐陵城区霓虹璀璨,人潮如织。吃饭、逛街、看电影,成为众多市民春节假期的休闲标配。今年以来,乐陵市消费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四大商超单日客流量突破1万人次,酒店餐饮火爆异常,家电类产品销量翻倍,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迎来了消费市场的开门红。
激发市场活力
消费市场的热度,从商场超市的热闹景象便可见一斑。2月12日上午,记者在德百商场看到,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顾客们在精心挑选心仪好物。收银台前,长队如龙,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为顾客结账。
春节期间,乐陵市消费市场全面繁荣,商场、餐饮、住宿、零售等多个领域表现亮眼,消费活力强劲。
“从春节前开始,我们就积极筹备,加大商品采购量,丰富商品种类,全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今年春节假期,商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0%,客流量大幅增加,这是个令人振奋的好开端。”德百广场负责人孟庆鑫说。
今年春节期间,市商务局组织指导我市四大商超举办了15场促消费活动,销售额达1700万元,同比增长15%。德百、澳林、时代天街等重点商贸场所日均客流量最高超10万人次。
夜经济是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我市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充分利用特色商业街区、商贸综合体、旅游景区等优质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吸引力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德百、澳林时代天街等重点企业对接,鼓励商家灵活调整营业时间,适当延长夜间营业时长,推出夜间特色餐饮、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等消费项目。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晖称:“通过丰富多元的夜间消费场景,点亮‘夜乐陵’,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夜间消费选择,进一步释放夜间消费潜力。”
打造消费地标
“今年,来我市旅游的游客数量显著增多,我们酒店入住率高达90%以上,环比增长50%。”全季酒店负责人杨建广介绍说。
今年春节,乐陵影视城成为最大的消费亮点。随着乐陵影视城对外开放,住宿行业供需两旺,一跃成为热门打卡地和消费新地标。
“我们借助影视城开园契机,吸引连锁酒店、主题民宿、特色餐饮等优质企业入驻,构建影视文旅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市商务局商贸流通业发展股股长陈良伟说。
为提升群众消费品质,我市着力打造“一轴两翼多点”现代商贸圈。以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为契机,依托6个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9个乡镇商贸中心,借助春节期间“跟着电影去旅游”的火爆热度,盘活文庙、小吃街、银座商城等城区资源,结合澳林、德百等新型智慧商圈,充分挖掘杨安镇、孔镇镇等特色资源,打造以城区为主、辐射乡镇的现代化商业体系。
此外,我市积极鼓励各大商圈加大品牌招引力度,精准指导协助德百、澳林两大集团加大品牌首店建设,瞄准“区域首店、行业首牌”目标,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品牌、新秀潮牌洽谈合作,提升我市商业品质与档次,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颖独特的消费选择。去年,我市共引进星巴克、霸王茶姬、喜茶、熊喵来了、东更道、徐升记火锅等32家首店。
政策驱动升级
“我一直想换个拍照功能好些的手机,现在国家有补贴,我迫不及待更新换代了。”在华为手机专卖店,正在选购手机的市民孙凤山说。
今年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是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陈良伟介绍,春节假期以来,全市家电类商品销售量平均增加40%,金牌通讯等卖场销量和销售额实现双翻番,其中金牌通讯手机销售额超100万元。
1月8日,国家印发关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通知,新增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乐陵市商务局认真落实国家以旧换新政策要求,优化市场供给,充分释放消费新动能。在市场端,加强资格审查,对参与主体资格资质、资金 垫付、服务售后等情况进行审核把关,保障供给质量;将“两新”政策落实与零售业规上企业培育相结合,提升供给能力,8家企业纳入培育库;做好宣传引导,推动各类主体积极参与,丰富供给内容,组织开展以旧换新专题活动24场,汽车、家电、3C通讯、电动自行车等领域32家企业参加。在消费端,统筹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扩大政策受益面,简化操作流程,让消费者“去旧”更容易、“换新”更实惠。
自1月初消费补贴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已销售汽车、家电、3C产品、电动自行车、家居类产品2500余台(套),涉及补贴197万元。其中,手机等3C产品1364台,同比增长近100%。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靳建华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主动作为,多措并举保障消费市场繁荣稳定。我们将继续强化政策驱动,丰富活动形式,推动商贸领域高质量发展,为全年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