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被救孩子为孟召平画的画。
德州新闻网讯
7月26日,10名2021年度“齐鲁最美退役军人”候选人进入公示阶段,孟召平就是其中一位。两个月前,四个孩子骑车掉入德州董子园景区的一处湖泊,危急时刻,孟召平纵身一跃跳入湖中,将孩子们一一救起……
这场意外,是孟召平走上义务宣传溺水知识道路的开始。6月份,他组织发起青少年防溺亡科普公益宣讲活动,7月份,他又参与进德州市妇女联合会举办的百场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进社区活动。
来不及多想,他跟着跳下去了
在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现场,孟召平总会讲到几个月前那个精心动魄的场景,水流中,他用臂膀托起三个孩子的生命。
今年3月份,孟召平作为山东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组的一名干部,前往德州市开展工作。5月9日,正值周末,孟召平路过董子园景区的一处湖泊时,忽然听到“噗通”一声巨响,只见远处一辆电动三轮车急速冲进了水中,湖面溅起了巨大的水花,紧接着有个女孩大声呼喊“救命”。
孟召平赶紧冲到湖边查看,发现有四个孩子正在水中奋力挣扎,孩子们时沉时浮,双手乱抓,命悬一线。时间就是生命,来不及多想,他纵身一跃跳入湖中试图救人,情急之下连呛了几口水。
生死一线间,凭借练就的救援知识和技能,孟召平迅速冷静下来,作出科学的施救判断。一个人面对多名同时落水的孩子,只有先救小的,再救大的,先救近的,后救远的,这样才能提高救援成功率。
这时,身形最小的男孩趴在水里没了动静,孟召平赶紧游过去,一把搂住小男孩往岸边拽,拼尽全力托举上岸。而在他返身时却发现最大的女孩不见了,他心头一惊,赶紧扎进水里,托住正往下沉的女孩,咬着牙往岸边游。因为女孩身体较重,加上岸堤较高,他一连尝试了好几次,最终在岸边市民的帮助下,才合力将女孩托举上岸。
前后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几乎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这期间,另一名落水女孩在被孟召平推到岸边后,被岸边群众拉了上去。见到孩子们都获救上岸了,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上岸后,孟召平又发现了新的险情。由于呛水太多,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恢复意识。必须要紧急控水抢救,时间刻不容缓!他赶紧将孩子们逐个放在大腿上,用力反复拍打后背进行控水。直到孩子们“哇”得一声把水吐出来,他紧紧揪着的心才松了一下。
见到孩子们转危为安了,他才穿着湿哒哒的衣服、拎着鞋子悄然离去。后来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半月板撕裂了,大腿也被划伤了,但他觉得:“这点伤挽回了三个孩子的生命,很值。”
学会游泳,关键时候也许能保命
孟召平救起的张明慧回忆,那个周末,她骑电动三轮车带着弟弟妹妹们经过河边,那条石板路很狭窄,一个下坡,车速快得让她来不及控制,未等到她有所行动,已经来不及了,车和人一起翻倒在水中。
这次落水,让四名孩童在懵懂之间经历了一场人生大考,由于事发太过突然,孩子们都受到了惊吓。张明慧在日记中写到:“那一刻,水帘从眼前升起,不知去向的水,源源不断地涌入口中,我在心中产生了前所未有对死的恐惧……”
后来,落水儿童的父母辗转联系上孟召平后,孟召平看出这一点,他与孩子们促膝长谈、温情互动,对他们进行及时到位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中的恐惧,走出落水的阴霾。
自那以后,孩子们亲切地叫他“孟爸爸”。“孟爸爸”将自己获得的见义勇为奖金,一部分捐给了“见义勇为基金会”,剩余的全部留给孩子们,作为他们的学习教育成长基金。暑假,孟召平为四个孩子报了兴趣班,第一个报的,就是游泳。
双臂前伸、后腿蹬水,游泳课上,四个孩子都学得很努力,他们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项可以保命的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现在,孩子们已经可以卸掉漂浮板,游上十几米。看到他们的成长,孟召平感到很欣慰。
其中一个孩子王文玉,被救起后,她仍无法忘记水流倒灌口鼻的感觉,心中对水产生了一些阴影。“在‘孟爸爸’的心理辅导下,我慢慢平复自己的情绪,现在已经不害怕了。”王文玉说,“现在,我把水当做一项必须跨越的山峰,游泳就是那条路。”
尽最大的力量,防止悲剧重演
孟召平注意到,每年,青少年儿童意外溺亡的新闻层出不穷。一项2017年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有约2.4万个孩子(0- 14岁)溺水死亡,占0- 14岁儿童伤害总死亡人数32.4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溺水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的第一大意外致死原因。
类似的悲剧如何才能不再重演?从水中捞起3个孩子,那一刻生死瞬间的情景,让孟召平对此有了更深的感受,保护青少年儿童安全,除了被动式地“堵”,还应当有主动式的“疏”。
6月份,他在德州市倡导并发起青少年防溺亡科普公益宣讲活动,与德州市蓝天救援队等一起面向中小学宣传防溺水知识,向孩子们发放防溺亡宣传资料,请来了资深游泳教练现场教学,同时普及溺水急救特别是心肺复苏的培训,提高学生急救能力,降低溺水死亡风险。
7月份,他又参与进德州市妇女联合会举办的百场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进社区活动,到13个县市区的100个村(社区)开展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他用那次惊险的亲身经历唤起家长和儿童的警醒,用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和正确的救援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一道安全防线。
他不再是河边那个湿透衣衫、默默离开的无名英雄了,他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为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工作迈出实实在在的一步。在孟召平看来,每挽救一个生命,都是在挽救一个家庭,他希望“让因青少年儿童溺水而死亡的家庭悲剧减到最少”。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楚艳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