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法院打造“心灵知止空间”,助力多元解纷
引入心理疏导 促进案结事了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杨德林 通讯员 李淑英 孙鑫)“真是太感谢了,不但迅速调解了纠纷,还化解了我们多年矛盾。”近日,德城区法院黄河涯法庭接待大厅里,一位当事人握着法官的手不停说着感谢。
该案源于一起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被告董某在原告陈某处租赁建筑设备,双方合作已有5年之久,期间进行了80多笔交易,整体交易额达400余万元。然而,期间双方却从未进行清晰对账,交易账目十分混乱,最终因交易数额、货物数量等产生矛盾。
得知原告起诉后,被告董某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原告陈某同样气不打一处来。在第一次调解中,黄河涯法庭第一审判庭里火药味十足,冲突一触即发。
由于双方矛盾激烈,案件在审理中陷入僵局。为顺利“破冰”,承办法官李洁在保障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将双方当事人分别引入法庭审判辅助功能区——“心灵知止空间”,安排驻庭特邀调解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武晓霞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平复情绪。
武晓霞首先给双方详细讲解“知止”理念和“贵在和合”的传统文化,待当事人将消极、焦躁情绪发泄完毕后,再给予其良性的心理反馈。终于,经过武晓霞和李洁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解开心结,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随后,李洁组织双方对5年以来的合作交易账目进行核算。经过两天的现场对账,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李洁“趁热打铁”,督促被告当场履行还款义务,现场将货款全部结清,成功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矛盾的起因愈发复杂多元,心理疏导介入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李洁介绍,德城区法院将心理疏导与法院司法职能相结合,创新“心理诊疗”模式助力纠纷化解,为多元解纷注入源头活水。
截至目前,德城区法院共择优吸纳17个专业调解组织、99名人民调解员入驻,根据调解员特长进行类案调解。在“专业人调专业案”的基础上,又聘请6名心理咨询师作为人民调解员嵌入审判、执行团队,构建“法官+心理咨询师+密切联系人”调解新格局。通过引入“诉讼心理疏导”机制,该院将现代心理学融入纠纷化解全过程、各环节,着重对婚姻、家庭、教育等领域的纠纷进行温情式、柔性化情绪疏导。
在法官指导下,心理咨询师运用“倾听、共情、捕捉、引导”工作法,帮助当事人分析矛盾产生的心理原因、家庭原因,并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给出建议,通过案例分享等形式引导当事人理性思考、理性选择,促进案结事了人和。自2022年以来,专业调解团队共进行电话、微信、网上心理干预2万余次,化解案件1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