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聚焦科技创新、场景拓展、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千米之下 飞“稳”又飞“好”

无人机进行园区安全巡查

□本报记者王金刚本报通讯员韩哲马俊良

田间地头,农用植保无人机撒肥、施药,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城市之中,低空动态监测平台平稳运营,实现精准调度管理;景区之中,个性化、多样化的无人机表演,令人目不暇接……一个个富含科技性、未来感的场景不断“上新”,低空经济正快速走进大众视野。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通常指在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下空域内,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在宏观层面和顶层设计上不断作出部署。当前,全市各地正因地制宜加快布局,聚焦科技创新、场景拓展、设施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全力抢占发展先机。

新业态大机遇 加快培育产业链条

“通过这次活动认识了不少链上企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协会成员覆盖众多领域,发展更有底气了。”……4月10日,我市50余家航空相关企业齐聚天衢新区,同绘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

据悉,该协会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通航运营、飞行培训、航材供应、机场建设等全链条企业。“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产业链条长,是一种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市航空产业协会(筹建)会长、兄弟众合(山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卞英伟表示,协会将加快建设产业示范园区,全面拓展应急救援、物流运输、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助力德州区域性低空经济枢纽建设。

去年,平原县编制完成《平原低空经济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强化与企业、院校对接合作,广泛开展无人机试飞、航空运动、航空航天科普活动,落地航空研学、航空培训项目,持续丰富低空经济业态和应用场景。

信心十足的背后,是我市发展低空经济的扎实产业基础和良好创新生态。

日前,走进位于武城县的山东悦维新材料公司,展厅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无人机。企业负责人王超介绍,公司长期专注于航空飞行器的研制与验证、零部件供应、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生产制造,目前产品已拓展至消耗型无人航空器、复合材料模具设计与开发等多个领域。“企业将涉足几十公斤到几吨的大中小型无人机以及载人飞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他说。

作为山东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我市汇聚政策创新与科技赋能,正以前瞻视野撬动低空经济新蓝海。一方面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实施产业能级跃升行动,开展招大引强,培育优质企业,构建产业生态,以多业态场景应用牵引产业化进程。

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人才来到德州。截至目前,我市不仅有通用机场运营企业,还有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和新材料生产领域的先进企业,低空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

小飞机大能量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时节。4月13日,在宁津县津城街道皂户刘村农田中,满载农药的农用无人机沿着麦田匀速飞行,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药液均匀散开,精准地洒向麦苗,为小麦春季病虫害防治送去了“及时雨”。

“一台农用无人机完成一亩小麦喷防仅需3到4分钟,是人工喷药效率的10倍以上,而且施药更加精准,防治效果大幅提升。”宁津县宏硕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刘晓伟站在地头,熟练地操作着农用无人机。

随着农田智慧化和规模化管理不断加强,农用无人机在“耕种管收”的每个环节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得到越来越多新农人的青睐。“农用无人机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农业劳动力资源短缺、人工成本高、传统植保机械作业效率低等现实问题,已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智慧新农具。”市农业机械与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宝东表示,在智慧农业的生产变革中,农用无人机应用场景亮点频现,以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势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落地,低空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全市各地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增强规范化、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运行水平。

无人机航拍画面缓缓抬高,房屋、绿地等尽收眼底……日前,在太阳能小镇管理中心,屋内大屏上各类数据实时更新;屋外数架无人机飞行轨迹正被实时追踪,实现对无人机的实时监控、高效调度与精准管理。

“无人机拓宽了视野,地面情况一览无遗,可视范围大大增加,数据实时回传功能让园区安全隐患无所遁形。”太阳能小镇有关负责人张衡介绍,该系统不仅能实现飞行器全流程监管,更能通过智能算法自动生成维护方案,使园区管理效率提升60%以上。

中国移动天衢新区分公司负责人滕生强介绍,通过技术加持和平台协同,可提供空中交通指挥、电力巡检和空中信息服务等多功能服务,推动无人机从“飞行工具”向“城市AI管家”转型。

从利用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再到助力文旅发展……如今,“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有效落地正在我市各地不断上演。

建设施搭平台 抢占先机塑造优势

不久前,庆云通用机场项目建设用地获得省政府批复,标志着德州市域内首个A1级通用机场即将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项目规划建设一条长1200米、宽30米的跑道,以满足通用航空固定翼和旋翼飞机的使用需求及运营规范。同时,将建设停机坪、航站综合楼、机库和航材库等设施,提供多样化的航空服务。”庆云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鹤说,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要想富,先修路”,低空经济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何发挥低空经济的综合带动作用?聚力打造适配低空飞行的“新基建”至关重要:一方面加快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注重数字赋能,积极招引海量信息处理头部企业。

日前,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中国移动德州分公司携手打造的低空产业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投入试运行。该平台深度融合5G-A基站、人工智能、“中移凌云”系统三大核心技术,构建起覆盖低空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的全链条管理体系。

“平台不但能够实现无人机和飞行器的智能化调度与监控,还可依托‘山东省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充分发挥应急救援直升机的救援职能,并且为无人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运营管理等服务,逐步构建起德州低空经济引领区。”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执行董事、总经理纪佳莹说,目前已布局低空物流、应急救援、智慧城管等六大应用场景,完成道路巡检、短途配送、飞行表演等多个低空应用场景落地飞行。

低空经济与优势产业有效结合,锻造了长板,拓展了增长极。“我市抢抓发展机遇,以安全健康发展为前提,结合产业基础、设施布局、场景打造等,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乘风起势,御风而行。”德州市重点项目建设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文峰表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