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市以集成改革破局,以服务创新赋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千帆竞发正当时
山东罗赛罗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唐晓颖 通讯员李禄超 刘朝峰
2024年,全市GDP突破4000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2万户,在营企业17.6万户、增幅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58.43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8.97%;民营企业17.28万户,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6.6%以上。
亮眼的数字折射出德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之势。我市以集成改革破局,以服务创新赋能,民营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就业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力量。
顶层设计 政策助力
培育高质量发展“沃土”
民营经济兴则德州兴,民营经济强则德州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推出一系列惠企政策。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抓紧抓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全市“新春第一会”连续3年聚焦营商环境,彰显了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的决心与气魄。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携手构筑惠企矩阵:
实施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搭建德州市政策兑现平台,建立全市统一政策清单,凡可通过“直达快享”方式的政策均纳入平台管理,让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应享尽享。
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拓宽民企参与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空间。
建立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收集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及存在问题,及时汇总整理、协调解决。市级累计召开座谈会40余次,走访调研民营企业230余家,解决问题260余个。
创新“1+4”金融伙伴工作机制,打造“金服惠德”服务品牌,开展金融协同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金融伙伴助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融资专项行动。
位于乐陵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正朔环保有限公司,年初购买原材料时流动资金不足。乐陵市金融运行监测中心了解企业困难后,结合金融机构产品定位,精准匹配了5家金融机构组成金融伙伴团队,从担保方式、融资利率和成本等方面综合制定融资方案,为企业融资1500万元。
“金融伙伴团队为我们提供了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不到一周贷款就到账了,解了生产燃眉之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干劲更足了。”公司财务总监涂桂旺说。今年以来,仅乐陵市通过金融伙伴团队就发放贷款6.91亿元,有效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
创优环境 要素保障
护航企业全生命周期
2月5日,全市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系统部署,并从市场主体感受出发,明确提出让企业经营更有舒适度、让个体创业更有活跃度、让人才创新更有适配度、让项目建设更有时效度。
我市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28个市直单位针对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谋划推出了33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各市直单位重塑审批流程,主动靠前服务,形成了“部门领题、全市解题”的攻坚合力。
在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我市坚持改革创新,持续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擦亮“在德州、办德好”营商环境品牌,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健全政务服务机制,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数字政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健全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确保所有经营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健全要素保障机制,坚持优质要素保障优质项目,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健全法治保障机制,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健全助企帮扶机制,建立帮扶企业闭环机制,助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政务服务能力强不强、效率高不高,企业的感知最敏锐、最深刻。今年3月,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群力塑胶年产7万吨BOPP薄膜生产项目正式投产,企业年产能由4万吨增加至11万吨。“项目能快速投产,源于政府推行的‘高效开工一件事’改革。陵城区审批服务部门为我们梳理出10余个集中办理事项,通过流程改造,只用一周就全部办结。”群力塑胶有限公司总经济林坚高兴地说。
群力塑胶项目竣工之际,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进口的设备按规定可享受国家关税减免,前提是以整机形式进口,但企业这条生产线超过300米,需要分批发运。德州海关了解情况后,向上级积极争取,以“同一合同分批进口”的方式对整条生产线核定征免,为企业减免税款684万元。
科技驱动 向新求质
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不久前,由氢普(德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200kW大功率单堆氢燃料电池实现商用,首批产品应用于三一重工湖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30辆重卡牵引车。“这款电池核心能源是氢能,具备低能耗、长续航、强动力、零污染和高可靠性五大优点。”公司总经理纪福群介绍说。氢普公司2019年落户德州,全力打造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及产业化基地。2022年底,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向大功率电池领域进军。研发团队对众多的碳复合材料进行优选,创新设计了单电池自容错、自校准密封结构,基于快速预活化技术,结合高精度定位和非线性组装压合,开发出了高一致性的高效封装工艺,保障了产品兼具轻薄和高强度。“我们已与20余家系统集成商及整车厂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今年在氢能赛道将抓住先发优势,以创新驱动产业链不断延伸。”纪福群表示。
在我市,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像氢普公司一样,将科技创新“基因”融入高质发展“血脉”,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核心竞争力,向着行业高峰奋勇攀登。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12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76家;全市84项产品产能、市场占有率列全国或全球第一,43项制造工艺全球领先或国内首创。
3月18日,大胡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车间内,数百台工业焊接机器人挥舞臂膀,一块块原材料经过层层工序,最终成为传送带上一台台崭新的跑步机。据统计,宁津县从事健身器材生产及配套的企业共有2980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占据国内商用健身器材市场70%以上份额,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引领健身器材企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壮大集群优势,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5%,一台健身器材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加工再到包装销售,不出县城就可以完成。”宁津县健身器材产业链办公室主任桑长松介绍。
我市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不动摇,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心打造13条标志性产业链,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发展。同时,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出10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起7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