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成6个省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近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走在前 勇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介绍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的新路径、取得的新成效。
截至2023年底
◆建成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2个,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4个
◆10个中心镇税收较2021年同比增长74.1%,镇区人口数量同比增长64.7%
◆11个特色镇实施重点项目298个、完成投资188.5亿元,新增纳入省清单统一管理特色小镇2个
◆120个中心村中,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庄108个、占比90%
全面推进产业振兴,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健全
◆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05.48万亩,亩均产量486.95公斤,居全省第1位;总产78.2亿公斤,总产及增量均居全省第2位。入选全国首批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培育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4个、超亿元村1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7个、省级18个,承担国家产业强镇项目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
◆扎实推进“食品名市”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家、省级72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10个。累计获评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个,“德州味”授权企业达103家
扎实推进人才振兴,乡村发展动能有效激活
◆年均举办“千企百校行”“高校直通车”“人才夜市”等各类招聘活动超200场次。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园区100家。每年落实返乡人员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吸引千余名人才返乡创业
◆创新实施“农民工免费上大学”,助力农民工走进大学课堂。累计开发乡村公益岗位6万余个,评审选拔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出台《德州市“一村一能人”行动计划》《激励“五类人员”回乡创业带就业工作方案》等政策,设立1000万元返乡创业扶持资金,大力实施鲁青基准贷、鲁青农担贷、乡村好青年贷等金融贷款项目
加快推进文化振兴,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黄河大运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入选全省文化廊道文明实践展示带,推选第二批省级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中心、所、站123个,累计举办志愿服务活动40余万场次
◆累计开展美德健康生活“六进”
活动2.7万场次,打造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展示点286个,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6个、省级296个,创建全国文明家庭2个、省级37个
◆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近1.7万场次
持续推进生态振兴,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实现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建率100%,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以秸秆“五料化”利用为重点,积极推广秸秆精细化还田,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6%以上
◆统筹推进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工程,县乡公路三级路以上比例年均提升3%以上。累计完成农村改厕59.4万户
◆拆除残垣断壁近4万处,清运垃圾33.5万吨,建成“美丽庭院”21万户
深入推进组织振兴,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实施“雁归兴德”工程,回引能人到村任职362人,返乡创业1500余人,成立经济实体1188个。推行村级后备人才“青苗”计划、“强村共富合伙人”招募等6项行动,选聘“强村合伙人”551名
◆打造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730个,覆盖4769个行政村,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重点跟踪指导地区。通过跨村联建,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项目全覆盖
◆高标准建成700余处区域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暖心食堂、“四点半”课堂、医疗健康服务点等服务功能,集中实施水电、交通等民生项目920余个
◆全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030个、联合社634个,入社群众41.6万户,入社耕地156万亩,增加村集体收入1.4亿元
整理:董天力制图: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