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建起13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我市建起13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文化“活起来”群众乐开怀

齐河县“文化先行官”推广竹编

□本报记者 马乐 本报通讯员 孙晶晶

折叠、捆绑、染色……5月23日,天衢新区宋官屯街道综合文化站举办了一场扎染非遗体验活动。志愿者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居民纷纷动手尝试,不一会儿,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扎染帆布包就做好了。“文化站活动丰富多彩,还能练字、跳舞、看书,我每天都来。”59岁的居民张庭芳说。

今年以来,我市文旅部门积极推动民生实事工作落地落实,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推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向外在形式“美”、理念模式“新”、功能服务“好”、服务内容“精”提质升级,不断拓展文化辐射范围,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目前,全市13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起文化站,实现了站舍建筑面积达标、文献藏量达标、年度组织开展公益性活动达标。

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各县市区不断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办站水平、队伍建设等,打通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德城区设计制作各文化站LOGO,科学划分内部功能区,设置多功能厅、培训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排练室等,各项制度上墙并公示活动内容,保持站容站貌整洁卫生。每年为文化站拨付开放运营资金,各乡镇(街道)在本级财政追加文化活动经费,满足设施设备更新升级的需求。同时,按照“一镇(街)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的工作思路,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提炼文化精髓,努力打造文化品牌。目前,新湖街道的传统跑驴、广川街道的永庆皮影戏、黄河涯镇的锣鼓队等深受群众喜爱。

“文化站既要建起来,更要用得好。各县市区充分利用站内资源,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使文化站工作更好地运行和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孙超表示。乐陵市依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在文化站设立展示厅和传承体验基地,开展非遗展示、体验教学等服务。同时,发挥文化站在文物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传承乡村历史文脉。如西段乡依托文化站建起了乡村记忆馆,展馆内的花轿、老式婚礼服、犁耙、纺车等各种传统物件,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当地中小学校也组织学生来此开展研学活动。

齐河县探索实践“文化先行官”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引领示范项目,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聘请专业人员,为群众提供文化类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文化艺术专业培训、文化队伍建设等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使文化站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华店镇综合文化站开设了书画、舞蹈、民乐、摄影等7门课程,由“文化先行官”授课指导,每天来学习的居民达200余人,文化站每周有效开放时间超49小时。“自‘文化先行官’项目实施至今,齐河县基层开展文化艺术培训超9000课时,组建了艺术团、合唱团、民乐团、民俗社、书画社、摄影社等200余个社团,服务群众70万人次,实现了全县村庄全覆盖。”齐河县“文化先行官”项目负责人柏杨说。

为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和服务水平,市文旅局组建评估小组,对照《山东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定期对各县市区文化站开展实地检查,建立工作台账,对存在问题的文化站,列出重点治理对象清单,限期解决问题。要求各文化站配备专职文化管理员,通过入户调研、发放文化服务调查问卷等形式,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同时,将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成效显著、示范作用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切实将民生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