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成启用,目前已与部分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记者 路龙帅 摄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充分反映全市围绕12条标志性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重点企业培植等情况,从今日起,本报和市投资促进局、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推出“‘链’上招商看德州”栏目,通过剖析案例,全面展示我市产业链发展成效、重点招引方向、招引政策等,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董天力 本报通讯员 梁峰 王腾飞 张文智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市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涉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细分行业。近年来,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实现整个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裂变式发展。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产业链链长,出台扶持政策,专班盯靠、专人帮包,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以培育链主企业为核心、上下游融通为主线,以集群的姿态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攀登,产业发展呈现“多地布局、项目涌现”的良好前景。
串珠成链做强产业龙头企业
集成电路用8英寸硅片、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片、集成电路用高纯溅射靶材等项目相继落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等称号接踵而至。
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自2018年落户我市,连年追加投资、刷新成绩单,已成为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上的半导体材料生产龙头企业,2022年销售收入达11.1亿元。
依托山东有研的龙头带动作用,我市抢抓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机遇,相继引进培植了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有研国晶辉新材料有限公司、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等8家规模以上企业,形成了“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个园区、催生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目前占地800亩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下一步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积极招引关键材料相关企业,丰富关键材料种类,补齐产业链条。”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元同说。
在临邑县,芯邑半导体一期年产10亿只集成电路功率器件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即将投产。该项目新上智能化封装测试生产线750条、高精度全智能SMT生产线12条,购置设备670台套,达产后,半导体封测产能可达每天2600万件,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项目填补了临邑县半导体产业的空白,也为当地半导体产业建链延链打下基础。
龙头企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强,可以促进产业链延伸,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产业链招商,抢抓大湾区等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机遇,用好北京、上海、深圳、大湾区等4处招商联络处,深入开展蹲点招商、上门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培育产业梯次发展格局。
精准招商绘就产业链“全景图”
数字经济园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做大产业链就要走专业化、集群化路子。
位于国家北方应急(医疗)产业园的山东恒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正在24小时生产智能穿戴设备。一个个造型精致的机器人跟随手机上的编程指令整齐划一的“起舞”,各种智能音箱、智能穿戴设备令人目不暇接。
恒芯电子由香港卫理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投资设立,致力于智能AI机器人、医疗设备、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智能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出口亚洲和非洲多个国家。
“当时,德州天衢新区和园区负责人‘三顾茅庐’,我被他们的诚意所打动。经过实地考察,德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很有说服力,既能满足我们对芯片的需求,又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山东恒芯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志伟说,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将总部从深圳迁至德州。
对进驻园区的企业,我市不仅“扶上马”,而且“送一程”。为了让恒芯电子快速投产,德州天衢新区成立了工作专班,全程帮办,积极协调在建项目涉及的道路、用电、用水等问题,企业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3.3万平方米厂房及办公区域的装修,比原计划提前了1个月。
为德州营商环境点赞的还有鲲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新。他坦言,企业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的支持。4年前,德州鲲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入驻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便收到了一份来自隔壁企业的订单。紧接着,园区另一家产业链下游企业,也向他们发来订单需求。入驻后,园区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场地问题,而且通过建设集成电路模组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邻居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区就有产业链。”不少进驻产业园区的企业负责人直言,他们之所以能来,而且留得下,这种抱团发展的产业链生态是打动他们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市打造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产业链条。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23家,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81.6亿元,同比增长128.3%。
企业上“云”做优数产融合
连日来,在英望科技生产基地一期项目车间内,8条整机组装生产线正全速运转,从零部件组装到整机下线,共需要经过40多道工序,平均每30秒就能下线一台手机。该企业落户我市3年来,实现了从过渡孵化厂房到拥有独立的生产基地,从贴片生产到整机生产的转变。“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12%。”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鑫说。
眼下,“上云”转型、借“数”提速,已经成为我市企业决胜数字赛道的普遍选择。
今年,市政府印发了《德州市贯彻落实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强化科技平台载体赋能等举措,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同时出台《关于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德州市推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鼓励企业“智改数转”。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体现了我市抢占数字赋能新赛道的信心和决心。为给更多企业上云创造有利环境,我市成立全国数字赋能服务商联盟,上线山东省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德州平台,相继引进腾讯云(德州)工业云基地项目、忽米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京鲁数谷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目前全市上云企业已超过2万家。
5G及其相关产业,是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点领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我市将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全力推进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产业呈现出了速度加快、应用深入、环境趋优的良好局面。2022年,德州市纳入工信部信息产业运行监测系统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共35家,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09.33亿元。
“立足德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按照‘缺什么招什么’思路,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重点围绕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领域,引进更多具有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和配套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助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德州市投资促进局副处级干部于吉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