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皇城建设近30年,他为明成祖迁都北平立下汗马功劳——
德州人吴中:故宫总建造师
明宣宗朱瞻基敕授吴中为荣禄大夫的诰命圣旨局部。图片由吴氏第22代后人吴相峰提供
□刘仲一
到今年12月,北京故宫已经建成603年了。日前,由河北故城作家南尔邨所著的近50万字长篇传记《故宫总建造师——工部尚书吴中》的出版,让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吴中这个主持建造故宫与皇陵的德州人。故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12月,前后历时14年。永乐十九年,崭新的三大殿曾全部被烧毁,直至正统6年(1441)三大殿才重新修了起来。吴中倾其毕生智慧和心血主持修建了故宫和长陵、景陵、献陵皇帝陵寝以及北京的九门,成为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瑰宝,更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其中,故宫、长陵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6岁成工部尚书,主持建造皇宫和城垣
吴中,字思正,武城县鲁权屯镇大吴庄人。生于明洪武五年(1372),卒于正统七年(1442),享年70岁。葬于北京良乡(今房山区)北怪坨村。吴中自幼聪颖过人,少时在家乡读书,成绩突出,成为武城4名贡生之一。洪武三十一年(1398),26岁的吴中进入国子监读书。后授营州后屯卫经历,升大宁都司经历,级别为从七品文职官员。之后,历任大理寺右司丞、大理寺左少卿、都察院右都御史,工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太子少保兼工部尚书,少师兼工部尚书等职,还兼管过吏部,深得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世皇帝的恩宠重用。
明永乐4年(1406),明成祖下诏兴建北京皇城和城垣。明永乐5年(1407)的农历正月初四,明成祖颁布圣旨,“改都察院右都御史吴中为工部尚书”,吴中当时36岁,成为当朝最年轻的尚书,此后,他在工部尚书位上任职近30年。
督工采伐大木、石料,在临清、德州运河畔兴建砖厂
建设皇城和城垣,除征集工匠外,就是采集木料、石料,烧制贡砖等繁复的工程。建设故宫所用的木材主要以楠木为主。明永乐5年(1407)农历二月初二,明成祖命工部尚书吴中为御命大臣,赴川蜀湖广督运大木。之前皇帝已经敕令多位朝廷大臣前往各省采运大木,同时让吴中督工。楠木的采伐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和劳役,包括采木的银两、勘察、采伐,水运转交等,工程繁重且危险性极高,工匠往往是“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从深山开采到到达京城,需时两三年。吴中一边奏明朝廷增拨银两,同时严惩了一批侵吞采伐大木款项的官员。一时间采伐的大木,翻山越岭,辗转万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巨木良才,齐聚北京,堆积如山,是可造十座皇宫所用”,据记载,永乐年间采伐的大木,一直用到了嘉靖年间。
建筑宫殿所用的石料,不但开采困难,运输更是难上加难。采石的地点就在房山大石窝采石场和河南浚县善化山采石场等地,吴中带人冒着严寒酷暑现场督工。经过勘验、开采、出塘、运输等环节,历尽千辛万苦终将巨石运抵北京。
永乐初年,工部在临清设营缮分司督理烧砖业。这些营缮分司会同府、县勘察测验,初定选定符合烧砖标准的土质所在县,这些县除了临清外还有馆陶、夏津、武城、恩县的德州沿岸州县。为何皇家营建所需贡砖大都是在距京城迢迢近千里之遥的临清至武城沿运河两岸烧造?其一,临清至武城一带属黄河冲积平原,土质好,俗称“莲花土”,细腻无杂质,沙粘适宜,用这种土烧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其二,由于临清至武城傍临运河,运输方便,土质特别,水质不碱,成为当时生产贡砖的首选之地。官窑烧制成的贡砖颜色都是青色,一块砖一般在四五十斤上下,重的有七八十斤。贡砖烧制成后,经过严格检验,用黄表纸封裹,搭船解运至天津张家湾(现北京通州张家湾镇)码头,经过再次检验合格后,陆路转运京师。当时,临清至武城的数百座官窑烟火旺盛、生意兴隆,带来运河两岸重镇驿站商铺林立,商贾云集,舟车如鳞,产品堆积如山,沿河两岸经济繁荣。至今在故宫、天坛、十三陵及清西陵等皇家建筑内,均发现有临清砖的标识。临清至武城成为明清两朝皇家建筑用砖主要基地,被称为“官窑”。标明“大工”的贡砖为修建皇城专用,标明“内工”的贡砖是建造皇宫所专用。现在吴中的家乡大吴庄的邻村,其中不乏以当年烧制贡砖官窑厂的“厂”字命名的村庄,包括青州厂、苏家厂、秘家厂、罗家厂和袁家厂。如今,贡砖官窑厂已不见,可这些延续下来的村子(青苏厂、罗厂、新厂、袁厂)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运河沿岸贡砖官窑厂烧制的辉煌历史。
明宣宗敕授吴中荣禄大夫诰命的圣旨原件尚存世
明德宣二年十月,明宣宗朱瞻基敕授吴中为荣禄大夫诰命,吴中的后人至今珍藏着这道圣旨原件。圣旨长6.37米,高31厘米,由青、黄、褐、浅黄、赤五种丝绸织成,分10段组合。另加首尾,首处有两条翻飞的银龙,“奉天诰命”四个篆字端庄古朴,望之令人顿生威严肃穆之感,尾处钤盖有皇帝的“制诰之宝”玺印。圣旨由上好的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制成,图案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其书法为端庄的小楷,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犹如浮雕一般,历经沧桑却风采不减。
吴中去世后,被追封为茌平伯,谥号荣襄。同时,吴中次子吴贤由文官改为武官,破例当了锦衣卫百户(正六品)。又敕赠吴中父吴成为资善大夫、工部尚书。《明史》、《明史录》、《中国军事通史》、《嘉靖武城县志》和大吴庄吴氏族人保存的《武城大吴庄吴氏宗谱》中均有对吴中的详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