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籍好官刘棠:嘉庆皇帝亲笔为其题匾

张居明 王宁生

出身贫寒 十岁曾辍学打工

刘棠,字比南,生于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河间府宁津县杜集镇小刘庄人。

他幼年时家境贫寒,刚上了三天私塾就被迫辍学,十岁就开始给人做小工。十八岁时,其伯父看到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还是倾尽全力供他上学。22岁在乡试时考中五魁,当年即任河北省易县教谕。嘉庆八年(1803年),因撰写的三篇文章文笔犀利、立论深邃、层次清晰、文思敏捷、字字珠玉,颇具远见卓识,深得嘉庆皇帝赏识,遂亲笔御赐“儒学正堂”牌匾一块。该匾长约2米,宽约一米,红漆金字一尺见方。

嘉庆九年(1804年),刘棠五十一岁时,他升任河北省正定府正堂(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正定是历史名城,古称常山、真定,三国名将赵云就是正定人,民族英雄岳飞曾在此多次抗击金兵,北宋名相赵普娶了真定(正定)名门望族魏氏之女为妻;《岳阳楼记》作者、一代名臣范仲淹就出生于此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代理真定(正定)知府三个月。刘棠到任后,深感重任在肩,历代先贤激励着他勤于政事,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民请命,恪尽职守。他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官五十余载,一生清正廉洁,政绩卓著,多次受到朝廷的奖励和民众的赞扬,被当地百姓誉为“刘青天”。道光五年(1825年)因积劳成疾,病故于知府任上,享年72岁。

四两银子 令差人涕泗横流

刘棠中举时正在一家油坊干活,浑身油渍麻花。村头三声炮响,送喜报的差役敲锣打鼓便进了村。刘棠听得炮响,知是送喜报的来了,他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三年的工夫没有白费,取得了功名,总算有了出头之日;发愁的是,自己破衣烂衫,居然没有一身像样的衣裳接喜报。

刘棠不敢耽搁,赶忙到村里的一个秀才家,借来一身体面的衣服换上,才把这仪式应付过去。当时,给考中的学子送喜报是一个肥差,因喜报送到每家后,不论穷富都有赏钱,这也是那个时代不成文的潜规则。封建社会能够上学考上官的,大多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考中了自然赏钱也是可观的,所以,一般差人都争抢着想干这个活。差人报完喜临走时,刘棠也不例外把家中所有的银两拿了出来,总共才区区四两银子。当把银子交给差人时,差人打开包裹一看,顿时大哭起来,他当差多年,从没遇到这么寒酸的老爷。刘棠见状,歉意地对差人说:“实在不好意思,我是个穷老爷没有赏钱啊!”打那以后,这个话把儿,一直在小刘庄流传多年。

拒卖功名让富人无地自容

在封建社会,科考是允许用钱买取功名的,这叫捐官。

有一年童子试,当地一个有权有势的富户想给孩子捐个秀才,于是就拿了些钱财礼品找刘棠帮忙。哪知刘棠不为所动,对来者义正词严地说:“一个人求功名,要靠真才实学,用钱买来的功名,怎么能为百姓办事,为朝廷出力呢!要想买功名请另投他门,我这里不卖。你孩子考上就录取,考不上就是送座金山也是枉然。国家已给了我俸禄,我就秉公办事,决不贪赃枉法!你的孩子考中更好,考不中就回去用功苦读,争取下次再考。”刘棠一番话让富人闹了个大红脸,顿觉无地自容,只得悻悻而去。

妙计讨债使商人眉开眼笑

一位外地生意人在正定做小买卖,赊出很多账要不上来。有些地痞流氓不是拖着不还,就是干脆不认账,要急了就拳脚相加,为这,生意人没少挨揍。眼看买卖实在没法干下去了,生意人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店老板知道他的困境后说:“知府刘大人是个清官,专为老百姓撑腰,你何不找他去申诉。”

“人家这么大的官,和咱一不沾亲,二不带故,根本不认识咱,能管咱这小事吗?”生意人心里没底。

店老板又说:“这个刘大人可好了!他专为老百姓办实事,来到后铲除了好多有权有钱的恶势力,我们当地的老百姓都称他是包青天再世呢!找他准给办。”

生意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买了些礼品走进知府衙门,把情况详细说了一遍。刘棠听罢,问明了生意人的所处店名、姓名,沉思半晌,未置可否,说道:“东西你带回去,继续做你的买卖。”生意人闻听此言,心中早已凉了半截。心情沮丧地回到店里,把情况原原本本地向店老板学说了一遍,叹口气说:“天下当官的哪有向穷人的?唉!我再要两天账,凑足了你的店钱就回老家,亏的银两就自认倒霉吧!”店老板听罢也深感蹊跷:平时这位刘大人可是专为民做主啊!今天这是咋了,连个痛快话也没给。

再说刘棠送走生意人后,虽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吩咐幕僚做好准备,明天上午要去某处看望一位故交。命差役清扫通往店家的街道,大造声势。消息很快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正定全城。

次日上午九点,三班衙役鸣锣开道,刘棠坐着大轿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朝客店而来。此刻店老板和那个生意人早已在店门外迎候。进店后,刘棠和生意人拉起了家常,嘱咐他在外做买卖要公平合理,童叟无欺。交谈了半个时辰竟只字未提要账之事。

刘棠走后,店老板和生意人心里非常纳闷,知府大人你来店里是干什么的?怎么不问问欠账的事就走了呢!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刘棠前脚刚走,那些欠账的便蜂拥而至。他们听到知府与这位做买卖的生意人是故交后,立马对他点头哈腰,嬉皮笑脸把欠账全都送了过来。一时间,客店门庭若市,来找他套近乎的,论老乡的,请他吃饭喝酒的挤破了门框。刘棠这一手“隔山打牛”,着实让这位生意人风光了一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