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房寺镇的19处人文历史遗迹(一)

孙志强

禹城市房寺镇不但是地方经济强镇,也是文化名镇,现存人文历史遗迹19处。今起,笔者将陆续为读者介绍这些历史遗迹。

唐代大觉寺遗址

房寺镇的唐代大觉寺遗址,位于现在的凌爱职专学校北侧。

大觉寺始建于唐,清代曾两次重修并扩建。据记载,清嘉庆年间,由房寺村杨席珍捐资重修一次。杨席珍是清乾隆举人,后来任职天津武孝为都尉,是五品官。清同治年间,由房寺村时任工部主事候选知州的倪爚升撰文,街坊集资重修一次,禹城民国版县志有相关记载。大觉寺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曾经的大觉寺寺院壮观宏伟,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40米,占地2400多平方米。由前大殿3间,东西廊房各3间,后大殿5间,后宫一间等15间房舍构成。殿房都建在一高出地平面1米多的高台上,大殿的高度在20米以上,在房寺西北10里以外的辛章街东门即可望见。在前殿前的高台上,有一棵与寺院同期的古槐,3人合抱树干还抱不过来,古槐中间腐朽成洞,在洞中又长出一幼槐。树冠直径达13至15米,其上乌鸦窝就有几十个之多,加之寺院附近大树参天,几千只乌鸦在此栖息,每天日落前成群乌鸦从四面八方向这里云集,群鸟共舞,万鸦共鸣,形成一大奇观。

石门元代古墓

石门元代古墓,位于房寺镇石门王村东520米处。古墓封土呈堌状,高于地面约3米,面积约2389平方米。封土上长有野生灌木,经勘探确定为元代墓葬。所葬何人无从考证,墓室结构不详。古墓西侧原建有一寺庙,现为张帝庙遗址。2004年11月24日,被公布为德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蒋卢龙山文化遗址

蒋卢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房寺镇卢庄村北500米处。1985年冬兴修水利时发现。遗址被东西沟渠截为两段,东西宽60米,南北长100米,文化堆积厚约2.5米,内含大量陶片,出土有鬲足、泥质黑陶纺轮、夹沙红陶绳纹鬲口沿、泥质灰陶罐口沿等文物,断定为龙山文化遗址。

遗址现被用于农业生产,遗址表面基本无痕迹,河沿断崖处散布有大量陶片。挖掘整理出了商代泥质陶缸残片、汉代砂质陶罐残片、新石器时代泥质陶罐残片等。

张帝庙遗址

张帝庙遗址,位于房寺镇石门王村东500米,始建年代不详。

整个遗址呈堌状,地面散布有碎石碑埋于地下,遗址高约4米,面积2380平方米,原供奉有一汉白玉玉皇大帝像,抗战时期汉白玉像被日军运到日本。张帝庙何时倒塌无人可知,现台状遗址中心部建有一个小庙。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