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修建濯锦园

马惠彬

明清时代,德州城曾有诸多私人园林,其中,濯锦园就是较著名的园林之一。

它地处德州城北,因系程家所建的私人花园,故民间也叫它为“程氏北园”。

名臣程绍:刚直不阿,多次罢官

明初,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取得皇位后,在德州增设了“德州左卫”,将其部分老部下安排在德州左卫从事军屯工作,程家便是其中之一,故史上他家为德州左卫的军户。

时至明嘉靖壬辰年(1532年),程氏后裔程宝经刻苦努力考中了进士,被授于怀庆府推官,他为官“廉介明决,案无留牍”“锄奸扶弱,奸胥滑吏望风屏迹”,深得皇帝的信任,先后担任过广东参议副使、山西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等职。从此,程氏家族便步入官宦阶层,并先后有12人步入仕途,其中最有名的还是程绍。

程绍(1557-1639年),字公业,明万历己丑年(1589年)进士。初授河南司阳、汝宁府推官,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升任户科给事中,负责稽察六部百官之事等职。

程绍在为官期间,看不惯同行间的弄权溜须行为,并再三予以抗论,惹得皇帝很不高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他因秉直怒言而触犯了皇帝,被削职为民,返回故籍德州城。

明泰昌元年(1620年),程绍又被启用为太常寺少卿,掌管祭祀、礼乐。天启四年(1624年),他调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熹宗皇帝议封族人时,程绍将皇族贪赃枉法的劣迹呈上,致使这次为皇族调职提级的行动被取消。后来他又得罪了魏忠贤,不得不称病辞官回家。

明崇祯六年(1633年),76岁的程绍再次被启用,成为工部右侍郎。他“激浊扬清、使兵民安定和睦”,受到世人称赞。两年后,经四次上疏乞求,以年迈辞官返乡。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程绍卒于家中,晋赠工部尚书。

濯锦园:博采众长,独具一格

程绍在削职为民期间,与父亲程讷在城北修建了濯锦园。

由于程绍在工部为官期间,曾从事过营建工作,对各地的园林形式了如指掌,故他在修建自家花园时博采了众家之长。濯锦园以北方的宽厚为底蕴,纳入了苏州园林的优点,不仅规模宏伟、气势磅礴,而且别致优雅、独具一格。

濯锦园坐北面南,在园门外以东立一奇石上书“濯锦园”。园门系木石结构名曰“启秀坊”的一座三门式牌坊;迎门是名曰“咏俊亭”的重檐八角凉亭,亭后为砖木结构的三楹厅堂,名曰“眙燕堂”。

园门及坊、亭、堂的匾额、楹联均由明礼部尚书、书画大家董其昌所题写;厅堂系主人读书会客、饮酒、品茶、吟诗的地方,迎门上是明太仆邢侗所书“研洁笔精”的横额;为取王羲之以字换鹅之典故的“鹅群榭”三字匾额,系明著名书法家、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王铎亲笔。

园内土阜起伏辇石为山,峰峦洞壑、逆绕奇胜。如园门东侧是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乡栗里为名的茶室,茶室伴着长廊系北方古代建筑风格;园中亭、榭、曲桥、水面四布,富有江南园林特色;园后假山、路绕峰回、乔木映衬,四周是长松疏柳,芳草绿茵,百鸟鸣翠,富有山野之韵味。整个园林构思独特,漫游其中会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清朝诗人张元在《重过濯锦园》的诗中写道:

连雨晴方好,还过濯锦园。由来城市里,风物似山村。

丘壑原前代,琴樽付后昆。主人能爱客,留醉近黄昏。

一时间,濯锦园成了一大名景,来德州城的名仕官宦、文人墨客均到此参观浏览,使小锅市、前后园一带成为繁华之地。

濯锦园败落:形成“前园”“后园”两村

程氏家族在德州城兴盛了一百五十余年。

程氏后人程先贞,在明朝时官至工部员外郎;清朝建立后,他任工部员外郎一年后,便辞官隐居而闭门不出。

清康熙十三年,应德州知州金祖彭之请,程先贞与州同唐永先、州判滕元鹤等10余人纂修了康熙《德州志》。他认真编写、仔细核对、一丝不苟,但不署衙,不受俸。

从此,程家的后代均不再入仕,程氏家族便开始逐步衰落。美丽的濯锦园因无力维护也随之逐步败落,好多奇石流落于民间,园址荒芜后成了农田。在园子前后住的佣人们,在此娶妻生子逐步繁衍,成了名曰“前园”和“后园”的两个村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