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明
抗日战争时期,在鲁西北大地上,被日军称为“土八路”的县大队(也称“武工队”)民兵武装组织,神出鬼没、昼伏夜出,与敌周旋,打得敌人心惊胆战,晕头转向。下面就是宁津抗战史上县大队一次精彩制敌的战例。
1942年,抗日战争到了最艰苦的阶段,日军沿宁津县境内挖了许多封锁沟,将八路军和宁津抗日军民围困起来,并在宁津县境内修筑据点和岗楼226个,不到一公里修一个岗楼,四公里修一个据点,对宁津县人民实行了疯狂的“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
1942年7月,八路军抗日县大队设计将张学武据点里一个伪军班长抓获。党对其进行政策教育,晓之民族大义,终于使这位伪军班长良心发现,最终弃暗投明,为我们提供了据点的日军和伪军要在三日后抢粮的准确时间、地点、路线。县大队得知这一情报,经过周密研究,决定由指导员刘丙坤带领县大队40名战士,打一个伏击,杀一杀敌人的气焰。
三日后的凌晨时分,战士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伏在鬼子伪军经过的青纱帐里,隐蔽待命。
等到太阳一杆子高时,张学武据点的日军、伪军才懒洋洋地斜背着大枪进入伏击圈。这时,只听得指导员刘丙坤大喊一声“打”,顿时,枪声大作,雨点般的子弹纷纷射向敌人,一颗颗手榴弹在敌群里开花,一时间打得日军和伪军晕头转向,除一部分命大的侥幸逃回据点,其余的全部被歼灭。随后,刘丙坤率领县大队战士打扫战场,迅速撤离。这次战斗共消灭日伪军20多人,俘虏伪军1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车马及其它物资一宗,而我军无一伤亡。此次漂亮的伏击战,干净利落,战果辉煌,极大地鼓舞了宁津人民的士气,树立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决心,受到了冀鲁边区领导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