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公安——交警部门推动交管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

原标题:

德州公安交警部门推动交管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

守护群众平安出行

开展“荧光平安守护”行动

夜查酒醉驾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马乐 通讯员杨红省 肖华荣

道路交通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平安幸福。今年以来,我市公安交警部门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坚持系统思维,着眼标本兼治,打造“党政主导、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共治格局,努力推动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1月至11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在连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分别下降12.26%、11.61%,创历史新低。

健全制度体系为先

下好齐抓共管“一盘棋”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项涉及多环节、多部门、多领域的社会系统工程。

近年来,我市强化顶层设计,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公安交警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健全共同会商、联合约谈、执法协作、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坚持隐患联合排治、源头联合监管、违法联合惩戒,横向推动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强化综合整治。

今年7月,针对提升高速公路通行安全,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治理格局。公安交警部门统筹整合各相关部门设施装备和人员力量,实行“5+2+1+1+N”“一路多方”路面联合巡查机制,错时巡逻,互通信息,协同作战,取得实效。前不久,市公安交警部门与山东高速德州运营中心路政人员默契配合,安全转移了因车辆抛锚被困高速的37名乘客。

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健全综治体系,纵向层层传导压力,拧紧责任链条,实现良性互动。联合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配合乡镇,对辖区“马路市场”进行全面摸排,在保障安全和民生的前提下,整改“马路市场”59处。在各县市区的配合下,核查昼伏夜出五座以上“红眼面包车”基础信息,建立基础台账,限期整改车辆隐患,强化源头监管力度,精准纳管面包车8.7万辆,其中“红眼面包车”2373辆。

源头预防靶向施策

用好隐患治理“一把尺”

11月28日,记者来到239省道与乐陵市乐福大道交叉口,只见这里交通安全设施齐全,行人车辆各行其道。“这个交叉

口呈‘X’形,且临近高速公路进出口,是一处交通事故隐患点。”乐陵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消除风险隐患,他们多次实地勘察、走访周边群众,对信号灯、地面标线等高标准规划设置。同时与德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乐陵分中心通力合作,对附近村庄的平交路口进行“提视亮口”改造,改善路口视距,修剪遮挡标志标牌的苗木。该路段交通事故发生数明显减少。

交通事故隐患在哪儿,警力就在哪儿。我市成立道路交通事故安全隐患排查专业委员会,组建12支排查小组,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按照国省道护栏开口“八有一无”、农村公路平交路口“三增三减一更新”等隐患治理标准,排查治理隐患8155处,排查农村公路平交路口“提视亮口”隐患1134处,完成整改1120处。

创新“以深度调查促事故预防”工作机制,狠抓事故深度调查,逐步实现事故预防向源头防控转变、向行业管理延伸、向监管责任推进。德城区湖滨大道与新河路交叉口曾发生过一起恶性交通事故,一辆重型货车右转弯时与自行车骑行人员发生碰撞,致骑行人员当场死亡。深度调查结果显示:驾驶员未按规定落实“右转必停”;企业法人和安全员明知车辆严重超载仍纵容车辆上路;企业未遵守运输要求,将砂浆和混凝土混运,加剧了行车风险。鉴于此,市公安交警部门迅速对车辆驾驶人、企业法人、车队队长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同时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对高风险运输企业进行约谈,加强源头监督力度,实现了“查办一起案件、震慑一个行业、警醒一大群体”的总体目标。

精准治理科技赋能

织密秩序管控“一张网”

平原县任某因前期醉酒驾驶被吊销驾驶证,成为“失驾”人员。10月25日,他心存侥幸驾驶轿车上路行驶,为了避免被查,专门戴上了口罩和帽子,还放下了遮阳板。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平原交警利用信息化手段,很快发现了其身份,并根据行车轨迹实时追踪,将他拦截。

马路不是竞技场,行车安全非儿戏。包括“失驾”在内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害人害己,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和道路交通安全。今年以来,德州交警持续强化勤务组织,梯次推进“春季行动”、酒醉驾治理等系列专项行动,强化运用“系统分析+

视频巡查+精准定位”,保持对道路交通违法的严管态势,查处酒醉驾1.29万起,布控查缉无证、“失驾”交通违法2160起。

向科技要警力,更要向协同共治要战斗力。近期,武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工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突击检查,一举发现多处销售点、维修点涉嫌改装电动车、摩托车,并依法严厉处罚。这次突击检查源于武城交警部门开展的电动摩托车“飙车炸街”专项整治,共查获违法嫌疑人33人、扣押涉案车辆19辆,并将得到的线索及时移交相关部门,溯源追查改装企业、门店,狠刹“飙车炸街”歪风。

源头预防、联合治理、精准打击,市公安交警部门运用协同共治思路,打出行之有效的整治“飙车炸街”违法行为“组合拳”。截至目前,共打掉“飙车炸街”团伙3个、非法改装窝点10个,抓获违法人员115人,有效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

多频共振全域覆盖

拧成精准宣教“一股绳”

12月2日,在我市举办的“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现场,8家交通安全示范单位上台领奖,其中包括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

亚太集团有员工800余人,其中超300人骑乘电动自行车上下班。公司积极落实保安“封门管理”措施,对进出园区不佩戴安全头盔的员工进行劝导并登记个人信息,定期在集团内部进行通报警示,切实筑牢源头管理防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平安是最大的民生。我市公安交警部门坚持以主动促联动,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全面夯实社会、学校、单位等六个宣传阵地,按照行业门类划分28条宣传战线,建立警医、警企等常态联络点154家,组建“平安行”微信群1.1万个,覆盖群众450万人。在群众常驻足、易聚集处设置1100余处面对面警示教育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开展“吸取事故教训强化安全意识”专题警示教育,深入亡人交通事故发生地、居住地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568场,宣传覆盖6万余人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针对老年人交通意识薄弱的特点,联合卫健、医院等部门单位,开展“老年检查+警示宣传”特色项目,在体检等待时,组织老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片,覆盖60余万人,收到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1.17%。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