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个月,我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562场次——
文艺之花开遍城乡
广场舞展演。记者 刘振兴 摄
非遗展演
□本报记者 马乐 本报通讯员 李淑冉 庞占英
6月26日晚,市体育公园人头攒动,格外热闹,2024年德州市广场舞展演在此举行,吸引了来自各县市区12支队伍参加。
“自从跳起广场舞,身体和心情都越来越好,退休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德城区代表队成员苏群说。作为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广场舞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市已经连续10年举办大型展演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植根基层,贴近百姓。今年以来,我市将活跃基层群众文体活动纳入民生实事,依托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常态化组织开展接地气、有新意、富活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截至5月底,全市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562场次,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文艺之花开遍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结合群众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才能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市文旅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孙超说。为此,武城县推出“点单式”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全县338个行政村发放群众需求征集表,全面详细了解基层群众的喜好,听取群众声音。同时群众想看、爱看什么类型的演出,可以通过手机平台自主点单,实现文化需求轻松“点”,文艺活动精准“送”。“我们通过‘点单’功能提前一周预约了端午节的活动演出,表演的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大家都非常喜欢。”甲马营镇甲马营村党支部书记董振涛介绍。
惠民演出由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禹城市充分调动广大基层文艺团队、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由文化站推荐、专业队伍评审、辅导员再培训提升,精心选拔33支庄户剧团参与文化惠民演出,为演出注入了新鲜血液。春意庄户剧团由禹城市张庄镇的村民自发组建,目前有成员40多名,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题材创排了《扶贫情缘》《小姑贤》等节目30余个。剧团团长毕研利拿着一份长长的演出计划安排向记者介绍:“我们负责为全镇35个行政村的父老乡亲演戏。镇上的人爱听吕剧,最忙的时候剧团一天演3场。老百姓爱看,咱们必须好好演。”“我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也不会用智能手机,能在家门口听听他们唱吕剧,特别高兴。”72岁的宋庙村村民赵秀珍说。禹城33支庄户剧团已经巡演600场次,惠及群众5万人次。
“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广场、社区文艺演出,还应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及形式,提升效能,打造具有知名度、美誉度的活动品牌。”孙超表示。庆云县充分发挥现有产业资源优势,围绕文博园、千年唐枣树等,打造传统文化研学区,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偏好,细化研学旅游产品、课程内容,把传统文化融入科普研学,积极拓展“红色+研学”“文化+研学”“非遗+研学”等研学游活动。“我们举办的‘传承文化、润泽心灵’传统文化研学活动非常火爆,报名人数持续攀高,如今已经举办了3期,每期都满员。”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庆云分公司研学项目相关负责人张楠介绍,学生们身着汉服,在国学老师的指导下,正衣冠、拾肃容、拜孔子、击鼓,怀着对圣人的敬畏之心,举行“拜师礼”仪式,感悟尊师敬师道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为百姓搭建圆梦舞台,让群众乐享高质量文化生活。“我们将继续调动多方资源,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孙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