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忠专心创作
红绿彩瓷作品
□记者刘潇 通讯员刘文远
6月4日,走进德州民盟红绿彩文化产业孵化基地,一件件红绿相间、精美绝伦的陶瓷作品映入眼帘。“红绿彩瓷的传统烧制技艺复杂,难度极大,要经过练泥、拉坯、上釉、烧制、彩绘等20余道工序。其中,瓷泥彩釉的原料配比、釉上釉下彩的烧制温度十分关键。”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徐继忠说。
徐继忠是基地负责人,也是德州红绿彩瓷的文化传承人。他介绍,基地是由民盟德州市委会打造的,集创意设计、展示展览、教育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红绿彩文化艺术中心。目前,已集聚红绿彩传承人、书画艺术大师、文化研究专家等20余人。
在徐继忠看来,德州红绿彩瓷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最初,凭借匠心独运的技艺、精美绝伦的作品,声名远扬;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一度面临技艺失传的风险;如今,以红绿彩文化为根基,守正创新,走出了一条“非遗+产业”的发展新路。
提起红绿彩瓷,不得不提起德州窑。德州窑曾经极为辉煌,明初,窑火逐渐熄灭,也导致了后来红绿彩瓷深埋地下。2006年,因项目施工,大量宋元时期的瓷器被发掘,其中以红绿彩瓷居多。
当时,很多老一辈的窑工已经离世,摆在面前的头一道难题,就是恢复红绿彩瓷的传统技艺。为此,以徐继忠为代表的民盟艺术家们走遍景德镇等地,经过多方寻师访友,仔细研究了红绿彩瓷制作工序,通过反复实践,历时一年多,总结出了系统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标准,最终将德州红绿彩瓷复烧成功。
传统工艺恢复后,又面临一个新难题:传统的红绿彩瓷胎质粗糙、色彩不艳,很难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面对日新月异的陶瓷市场,德州红绿彩瓷究竟如何发展?他们的做法是守正创新,在坚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在民盟德州市委会的推动下,2019年德州成立了红绿彩瓷技术服务团队,成功发掘和恢复古法工艺,并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复烧出一系列红绿彩瓷器。2020年,德州红绿彩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后,民盟德州市委会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纳入红绿彩瓷产业发展中,支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成立宋磁德州窑红绿彩文化传承基地、德州窑红绿彩瓷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宋磁德州窑红绿彩文化研究院,开设了陶艺和红绿彩瓷彩绘技艺等专业课程。
今年4月29日,德州民盟红绿彩陶瓷精品艺术展开幕式举行,红绿彩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揭牌。艺术中心的定位是围绕红绿彩文化传承创新开展工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非遗传承、加速产业发展。“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引导下,我们学校还设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致力于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化人才。”徐继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