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描绘乡村振兴富民强市新画卷

丰收在望(资料图)

辛店镇美丽乡村一角

小麦机收作业

梁家镇葡萄丰收

房寺镇鸟瞰

安仁镇聚融科技产业园

□记者宋延涛 通讯员梁文忠

8月17日,在2023年大豆行业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禹城市被授予“中国大豆之乡”称号。2023年,该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4.1万亩,居全省第一。

大力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禹城市扛牢粮食安全大旗,推进农业产业振兴的有力举措。禹城市将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决扛牢“三面大旗”,抓好“三件大事”,实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高端化“三化共进”,三产融合、产镇融合、党建融合、城乡融合“四项融合”。

从今年开始,每年实施100个乡村振兴项目,坚持“五个抓牢”,构筑三区(农村社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三化共进、三产融合发展、六大区域联动突破、县强村美民富“三三六”乡村振兴禹城模式。该市先后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

抓牢稳粮保粮 夯实农业基础盘

“我们立足国之大者,发挥政策推动和改革驱动作用,举全市之力抓好‘吨半粮’创建,干在前、走在先,趟路子、造样板。”禹城市委书记,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滕海强说。去年,禹城市相关做法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30余次。今年,《人民日报》头版6次刊发禹城农业稿件。

党政同责,实施“书记抓粮”。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测土、标准农田等4个阶段,绿色、融合等4个层次,抓规模、抓主体、抓难题。设立“书记指挥田”“市长指挥田”,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核心区、市抓高产片,加快打造全国“天下粮仓”示范区。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稳产增产。“一亩三分田”“实验田”“大田”相结合,93万亩耕地实施“六良”(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网)深度融合,中科院、农科院等9家科研院所在禹城市开展实验;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种养循环试点等多项国家、省、市级大改革和微改革在禹城市实施;深入开展“吨半粮”高产创建、节粮减损、节水灌溉、绿色生态示范区“四区联创”,核心区90%粮田实现“吨半粮”产能目标。

抓实大豆振兴,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4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创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纪录,高产竞赛成绩大豆亩产165.1公斤、玉米633.8公斤,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精选案例》,获评“中国大豆之乡”,实现“玉米不减产、大豆算白捡”两季三收。设立2000万元大豆产业基金,去年以来共发放补贴资金4150万元。在全省首创大豆“期货+保险”模式,种植收益保底1157元/亩,为种植户吃上“定心丸”。

抓牢产业聚合 打造食品名市

“只有围绕农业布局产业,才能让农业产出更多效益。”禹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苏兰武说。

发展特色园区,建好产业基地。以国家高新区为引领,每个乡镇规划建设一处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一区十园”产业布局。先后获得国家沿黄大豆产业集群、国家沿黄小麦产业集群、山东省主导产业集群、山东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等称号。

完善产业链条,打造食品名市。培育壮大玉米、大豆、小麦、奶业四条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功能糖、大豆蛋白、海洋保健品、食品馅料、健康调味料、绿色食品六大特色医养健康产业。其中,功能糖区域品牌价值达72.89亿元,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5%左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大豆分离蛋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通过梯次大企业培植、优质企业培育,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企业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瞪羚、省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100多家。今年,共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3个,总投资118亿元,形成了以禹王、麦香园、保龄宝、东君乳业等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体系。

制定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积极创建食品示范城市。11家企业、13个产品获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种植业“三品一标”认证企业89家,产品153个,面积达80.2万亩。重点建设了禹兴优质蔬菜品牌供应基地、张庄肉羊品牌供应基地、房寺特色杂粮品牌供应基地。

坚持品牌引领,打造知名品牌。成功打造了“禹种不同”“北纬37度黄金小麦”农业品牌。“禹城麦谷两熟房寺引黄灌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被中国地理学会评为“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成功举办山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禹城味、禹城手造等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抓牢城乡融合 建设和美乡村

6月26日《中国城市报》刊发《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禹兴街道:“积分管理”破解人居环境整治难题》,对禹兴街道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典型做法进行了报道。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农村只有宜居宜业,才能留住人才。”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刚说。禹城市稳妥有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化惠民工程等,打造环境靓丽、生活舒适的美好家园。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秉承“推进有遵循、建设有抓手、振兴有蓝图”,制定《禹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梳理出《禹城市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镇为核心、中心村为点线,围绕“八清零一提升”目标,重点梳理出11条重点工作线,聚焦重点、逐一清零。同时,探索农村闲散地、废弃宅基地开发利用,变资产为资源,逐步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布局。成功争创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实施“双镇百村”工程,打造城乡融合重要载体。重点推进中心镇房寺镇、特色镇辛店镇和20个中心村建设。房寺镇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镇,位列全国千强镇第297位。

抓牢农村改革 激发内生动力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资本,也是农村最富有的资源。禹城市抢抓2次入选国家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市的机遇,研究出台《农民适度聚居实施办法》等14个文件,让群众唱主角、当主力。2022年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总体情况位列全国前二十,制度探索位列全国前十。

聚焦“钱、地、人”三大要素,打造融资、土地、人才三大改革平台,以改革创新释放乡村振兴活力。聚焦土地集中带来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各镇街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搭建产业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盘活沉睡资源,发展边角经济,将农村宅基地改革与农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政府、社会、集体、农民多方参与,充分利用沉睡资源,发展村办企业、边角经济,以小资源撬动大产业。实施农村腾退宅基地“飞地发展”,引导农户退出超占宅基地,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利用回收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下乡。目前,利用腾出的土地指标,发展镇街工业园10处、农业产业园108处,建设了人才公寓、零工市场等。工业园区土地收益较传统粮食种植亩产放大50余倍,5万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伦镇创新创业园总投资65亿元,以数控机床生产为主导,整体承接济南雕刻机产业转移,入园企业100家,安置就业5000余人,被评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

抓牢片区示范 打造禹城样板

暑假期间,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连片治理为基础的美丽乡村风貌游,以乡村记忆馆、历史文化展厅、非遗物质文化展厅为主的乡村文化记忆游,受到禹城市中小学生的青睐。仅辛店镇就接待中小学生26000余人次。

禹城市根据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交通区位优势等,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深入挖掘核心竞争力,确定高效农业、生产服务、乡村旅游、加工经营等多种项目,着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格局。

坚持片区化规划、景区化打造、园区化建设。在全域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上,突出区域发展特色。在产业提升、城乡融合、高产创建、和美乡村、科金产文化融合等方面示范带动,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集中打造连片齐鲁样板示范区、“两河牵手”齐鲁样板示范带建设。围绕“一横八纵三环联动、五湖多源四水共享”总体规划思路,实施现代水网工程,推进“两河牵手”引黄干渠生态廊道等堤防路网改造提升,形成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水和谐的“水韵禹城”生态底色。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