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贴牌代工到世界智造,平原方迪公司——17秒一件成衣“缝”全球

□本报记者于斌 本报通讯员李晓慧

9月5日凌晨2点,平原经济开发区民生南路一侧,平原方迪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仍亮如白昼。日本进口JUKI智能缝纫机嗡嗡作响,老工人李丽英俯身于放大镜前,屏息凝神,将细如发丝的锦纶线一次次穿过0.8毫米的针孔。她手中这件为日本客户定制的童装,要求每厘米12针,误差不得超过一针。在她身后,24条自动化流水线如银龙蜿蜒,平均每17秒,就有一件成衣“诞生”,即将发往大阪、洛杉矶……

谁能想到,如今从容应对全球定制订单的方迪公司,5年前还是一家八成订单靠贴牌代工的“幕后裁缝”。“那时候客户给图纸我们照做,利润薄得像纸片。”总经理赵卫国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照片中,工人们还围坐在老式脚踏缝纫机前埋头赶工。

转机来自一句“挑剔”的评价。一次验货中,韩国客户指着工装口袋说:“这里应该用双线交叉缝,你们现在的工艺还达不到要求。”这句话刺痛了方迪人,也点燃了他们转型的决心。

公司毅然把全年300万元的渠道费用全部投入技术改造。同年,400台(套)日本专用设备进驻车间,激光裁剪精度达0.05毫米。有了“硬装备”,方迪公司开始接“硬订单”。如今,就连韩国造船企业要求的耐磨工装,裤腿内侧经受1000次摩擦测试也不再是难题。“以前想都不敢想。”生产总监王工拿着远超国际标准的检测报告,语气中满是自豪。

小批量、多品种、快反应。方迪公司智能排产中心大屏上,订单数据实时跳动:日本幼儿园300件园服、德国车厂500套防火工装、美国户外品牌2000件定制T恤……“最小的单只有120件,是法国一家酒庄的文化衫。”外贸经理笑着说。

“快反”能力背后,是一条高度柔性的智能生产线。去年冬天,韩国客户临时要求修改5000件运动服袖口设计,交货期只剩7天。CAD连夜改版、激光切割机凌晨裁料、AGV机器人精准配送——最终,提前16小时完成了订单。“你们比东南亚工厂快3倍!”客户连连赞叹。

速度背后是匠心。在质检车间,一件出口北欧的工装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60℃热水搓洗50次,-20℃冷库冻4小时,再用钢丝刷摩擦千次。不起球、不变形、拉链顺畅,是方迪公司的底线。“每英寸8针,我们比国际标准还多2针。”质检主管举着放大镜,眼神犀利如初。

2024年,方迪公司一举拿下欧盟OEKO-TEX®认证,成为德州首家同时获得日本纺检和美国AATCC认证的企业。更让人骄傲的是,他们把山东鲁绣融入工装:一款文旅集团定制的制服袖口,泰山纹样以32种色线绣成,既美观又耐磨,成了“行走的山东名片”。

车间里,第800万件成衣正在下线——准备发往荷兰的户外T恤。标签上,“中国制造”之下还有一行小字:“缝制于平原沃土”。10小时后,它将登上远洋货轮。而生产线的另一端,新的订单已在排队——山东本土新能源企业的防静电工装,正等待被赋予“方迪匠心”。

从贴牌代工到定制智造,从执行标准到定义标准,平原方迪公司一针一线不止缝出衣服,更织出一张走向世界的智能答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