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协同发展产业园精准承接京津及济南产业转移项目——
“三个创新”崛起特色产业集群
派尔员工在安装生产设备
正冠润滑油公司员工灌装润滑油
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鸟瞰。记者 杨戈 摄
□本报记者 杨德林 胡兵 本报通讯员 庞占英 赵庆玲
7月14日,走进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只见标准化厂房成栋连片,车间内机器轰鸣,车间外运输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红火的生产景象。
协同发展产业园是德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园项目,于2018年4月份启动建设,共吸引37家企业入驻,培植高端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聚集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2024年,园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98亿元,常年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9%。
创新建设模式
“工业地产+标准化厂房”吸引企业入驻
“我们是北京恒润安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自2020年落户协同发展产业园以来,持续快速发展,现年可生产智慧一体化测控闸门1万余套,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山东智禹水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君对园区的投资发展环境十分满意。
园区内道路水电天然气通讯等设施齐全,标准化厂房设计合理,面积适中,层高12米,空间利用率极高,每栋厂房都配带一栋三层的附属办公楼,可以满足企业的商务办公需求。更重要的,园区推行“工业地产+标准化厂房”模式,为企业提供用地手续办理、能评、环评等一揽子、一条龙服务,实现拎包入住。
在国家重点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下,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园区建设,采用的是“政企合作”方式,由政府牵头,禹城市城投公司开发建设,共同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创新做法体现在:一是在建设体制上,采取工业地产模式,由德州高新区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商,禹城市城投公司统一定制开发、一栋一企、独立标识,专门用于承接京津冀和济南的产业转移升级企业;二是在运营机制上,采取市场化
运营机制,成
立禹城市旭昶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大大提高了项目落地投产效率;三是在服务管理上,园区除提供24小时安保及保洁服务,还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金融贷款等服务。园区内规划的综合服务楼内设餐厅、员工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对企业的商务接待起到了重要作用。
创新招商方式
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加强招商
落户园区的37家企业中有22家来自济南。山东鲁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缠绕包装机、缠膜机、水平自动打包机的企业,2019年企业从济南迁出。落户产业园后先是购买了2000平方米的车间进行加工生产,随着生产规模扩大,2020年又购买了一个生产车间,年可生产2000台打包机,成功研发了冷拉伸套膜机、覆顶缠绕机等高科技含量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最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租了一个小型车间,后来发现园区发展环境十分好,产业特色十分明显,便决定扎根发展,并介绍了几家企业来园区投资考察。”公司生产负责人季斌虎说。
山东三越测试仪器有限公司是从济南引进的另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其前身为济南仪器厂,落地后相继研发出大型动静态压剪试验机、卧式拉力试验机等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高技术产品和非标定制产品。
“我们不仅看重园区的区位及交通优势,更看重园区定位准确、产业聚集度高,聚集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企业,在这发展能充分利用上下游资源。目前,公司能够生产7200吨全国最大的动态压剪试验机,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公司总经理时建军介绍说。
“在招商过程,我们发现京津和济南地区有很多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受土地、资金、厂房等因素影响,难以将企业做大做强。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创新招商方式,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通过建标准厂房‘筑巢引凤’模式,专门承接产业转移升级项目,实现共赢发展。”禹城市城投公司总经理程小泉介绍说。
创新培植方式
打造互融共生产业生态圈
走进德州派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犹如走进机械加工制造的海洋,各种型号的拌胶机、刨花风洗机、刨花超级筛等让人目不睱接,“我们是一家致力于为人造板行业提供高端生产设备的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化人造板专用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目前公司年可生产200多套专用设备,产值8000多万元。”公司副经理陈忠诚介绍说。
自2018年派尔公司落户园区后,短短6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公司拥有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而这一切的成绩归功于园区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派尔公司入驻初期,园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定期到企业走访,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发展中期,园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企业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协助企业招聘高层次人才6名。
不仅派尔公司,产业园针对每一家企业,量身定制成长发展方案,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投产到日常生产经营,都有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跟踪服务。“我们立足企业长远发展,着力打造互融共生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有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程小泉介绍说,园区持续抓好优质企业梯队培植,实施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梯队。目前园区全力打造高端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