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做好“花样文章”,变春日流量为消费增量


□范敬文

春有约,花不误,岁岁年年不相负。春天如约而至,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与家人、知己,游山赏花、野餐露营。随着春花的盛开,德州各地的赏花经济也在逐步升温,春日流量变为消费增量,汉服赏花拍照、“后花园”地图打卡等活动广受欢迎,吸引市民游客共赴这场春日浪漫。

以花为名,激活赏花文化新活力。赏花经济逐步升温,“赏花+国风”模式打破了传统赏花游的单调格局。庆云县尚堂镇南侯村第三届桃花节即将开幕,借力“国风”推出网红主题长廊、汉服游园、桃花主题文创市集、研学拓展等活动,赏花游遇到国潮风、自然之美融合人文之韵,极大丰富市民游客的出行体验,激活文化新活力。更有德州市图书馆打造的春日赏花“后花园”地图打卡活动,花香与书香交织,让读者在知识海洋中感受春日气息。这些创新举措,成功将赏花从单纯的视觉享受,升级为集文化体验、社交分享、消费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盛宴,实现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与价值延伸。

以花为媒,解锁春日消费新花样。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数飙升至1.26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达575.49亿元,赏花游更是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以文化体验领域为例,汉服赏花拍照正风靡全国,成为年轻群体的“心头好”。他们或手持书卷,或轻摇团扇,与烂漫春花相映成趣,用镜头定格春日的美好。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更带动了汉服租赁、妆造设计、摄影跟拍等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巧妙将春日的汹涌流量转化为持续的消费增量,解锁春日消费新花样,激活了春日消费的“一池春水”,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赏花+文旅,创建区域发展新IP。“赏花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景区基础设施薄弱,同质化现象严重,赏花经济季节性强,花期一过,相关产业便陷入“寒冬”,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要让“赏花经济”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开发特色赏花区域发展新IP,推动“赏花+康养”“赏花+研学”“赏花+非遗”等新业态发展,满足不同游客群体需求,给游客心中种下一颗记忆深刻的花种子,提升景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打破“一季游”局限,实现全年常态化运营。

从单纯“赏花”到多元“赏花+”,这不仅是旅游形式的创新,更是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在这个万物竞发的春天,各地以花为媒,做好“花样文章”,让春日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书写精彩篇章。相信随着各方携手努力,“赏花经济”必将绽放光彩,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庆云县尚堂镇人民政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尹晓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