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坤
近日,2025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的实施意见》发布,部署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措施,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各地发展特色农业妙招频出——在寿光,科技赋能蔬菜种植,搭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高速通道”,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在菏泽,创意赋能牡丹产业,牡丹刺绣、牡丹折扇、牡丹瓷、牡丹精油等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在德州,文旅融合、多元营销的加持下,德州扒鸡实现了从地方名吃到享誉全国、远销海外的华丽转身……这些土特产走出山东、逐鹿全球,尽显山东农业蓬勃之力,也启示我们,珍视先辈传承,融合现代科技与潮流,匠心打磨品质、精准定位市场,便能撬动更多土味财富,绘就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欲强特色产业,先谋品质进阶。要向科技要出路。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但很多现代科技都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比如德州宁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土壤湿度、肥力、气温等关键数据,再反馈至农业管控平台和农户手机端,科学推荐精准高效的种植方案,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此外,构建和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同样不可或缺。政府要重视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农业专家适时开展种植或养殖技术指导;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为农产品贴上“身世二维码”,既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又促使农户提升产品质量;还要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推动特色农业发展行稳致远。
欲拓市场版图,需深耕品牌塑造。要立足本地特色和资源禀赋,创新工艺,对农产品进行差异化生产,以塑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要充分借助农业展销会、产品发布会等平台,搭乘互联网快车,全方位拓展农产品流通路径;要提升涉农群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广泛普及专利、商标等相关知识,让涉农群体清晰知晓知识产权的涵盖范围、侵权危害以及维权途径;更要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形成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带动当地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迈向品牌化发展之路。德州乐陵依托小枣成功打造“乐陵小枣”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以此为抓手,持续推动金丝小枣产业全链条升级、全方位提质增效,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力引擎。
当前,在齐鲁大地之上,特色农业已然开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新之旅;展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土味传奇承载着厚重的齐鲁文化、闪耀着品质光芒,跨越山海、畅销全球,书写山东农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