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漫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标志着农业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方向。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德州以科技为画笔,于广袤田野描绘出传统农耕文明与数字文明交相辉映的绚丽画卷,为乡村振兴书写生动注脚。
科技入田,开启沃野生金新篇。数字乡村不是简单地把城市里的科技搬到农村,它是一套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既要保留乡村的质朴与温度,又要让现代科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德州近年来在乡村施展诸多 “科技魔法”,让农田与村庄迈向智能化。比如,乐陵市铁营镇创新采用“棚上发电,棚下养殖”模式,巧妙破解盐碱地利用难题,高效盘活土地资源,为乡村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齐河县探索“智慧气象+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模式,对土壤湿度、天气变化等关键数据实时监测,实现精准管理,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这些科技成果并非冰冷技术的堆砌,而是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的暖心之举,彰显科技服务农业的温度。
智慧乡野,彰显暖心服务关怀。在齐鲁大地的村落间,科技正悄然重塑乡亲们的生活。陵城区五虎庄社区搭建起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居民借助“一键报事”功能,及时反馈社区问题,“数智”让社区治理更精细。当智慧在乡土落地生根,乡村振兴化作乡亲们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充分展现出科技在提升乡村生活品质方面的强大力量。
破局新生,焕发乡村无限活力。面对传统农业生产链条短、增收困难的困境,以创新模式激活乡土资源,成为解锁乡村经济活力的关键。夏津德百旅游小镇依托黄河故道千年古桑,深入挖掘古桑文化,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带动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乡村创新并非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承乡愁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这些变化,如同春雨滋润大地,悄然无声却充满生机。它让乡村不再是人们记忆中的那个“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家园。
(作者单位:武城县委宣传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