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坤
3月20日,山东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给出一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发展成绩单:2024年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营收接近12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近年来,山东创造性谋划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以“头号力度”持续开展工业技改提级、优质项目支撑等专项行动,工业发展呈现速效并进、量质齐升态势——浪潮集团创新构建性能优越的服务器产品矩阵、潍柴动力自主攻坚适配多种复杂工况的高端发动机、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为城市基建立下赫赫战功……诸多“山东好品”“大国重器”凭借过硬品质与先进技术,彰显山东雄厚的工业实力与创新担当,引领行业迈向新高度。但山东并未满足,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同时,敏锐捕捉全球产业变革新机遇,锚定更高目标,向着工业强省的更高峰攀登。
实施“头号工程”,链主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举足轻重。链主龙头企业是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它们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市场影响,成为实施大项目大产业的开路先锋。政策支持是培育龙头企业的基石。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引进落地一大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制税收减免、土地供应优惠等政策,直接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其扩大生产、创新研发的动力。资金扶持是企业发展的一剂强心针。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等措施,确保企业在关键发展节点不缺资金 “弹药”,让企业得以大刀阔斧前行。
实施 “头号工程”,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科技创新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产业肌理,为产业植入 “智慧大脑”,催生全新的产品与服务形态;产业创新是“转化桥梁”,通过技术产业化形成新模式、新动能,为企业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效益。抓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需要通过制度设计与资源整合,打通从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建设一批紧扣市场需求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对接合作平台,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对接空间,加速知识流动与要素聚合;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施 “头号工程”,要想法设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建设技能人才数据库,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同时,打造典型选树机制,对在技能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除了“内培”人才,还要加大“外引”力度,重视人才发展诉求,为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福利,让人才真正在当地扎根。
如今,活力奔涌的齐鲁大地上,传统产业破旧蜕变、革故鼎新,新兴产业蓬勃兴起、锐不可当。山东正以非凡的决心与果敢的魄力,让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向着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的目标跑起来、再加速,在时代浪潮中勾勒浓墨重彩的 山东篇章。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