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加装电梯服务升级,让幸福“一键直达”



□车横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对外发布。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终表现。最近,我市积极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一件事”改革实践,就是“统筹促消费和惠民生”的生动注脚。

民生工程的推进,本质是公共服务的效率革命。过去,加装电梯常因流程繁琐、协调困难而搁浅,如今审批时间缩短、材料精简,背后是政府部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将分散的审批事项整合为“一网通办”,在社区设立帮办员提供上门指导,这些看似技术性的调整,实则是以群众视角重构服务逻辑。行政流程的“减法”换来居民获得感的“加法”,公共服务便真正成为连接政府与民心的桥梁。这种效率的提升,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优化消费环境”的要求不谋而合——唯有让居民从琐碎事务中解放,才能释放更多消费活力。

加装电梯的难点,从来不在技术,而在人心。一栋楼里高低层住户的利益诉求各异,如何平衡分歧、凝聚共识,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德州市通过搭建协商平台、引入法律咨询、制定出资参考比例,将矛盾化解在沟通中,让“马扎会”“茶话会”成为社区自治的生动实践。这种“有事好商量”的机制,既尊重了个体权益,也维护了集体利益,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居民的公共精神。邻里之间从“各执一词”走向“共同决策”,社区的和谐便不再是空中楼阁。

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从来相辅相成。加装电梯的财政补贴和公积金提取政策,不仅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更激活了存量资金的使用效能。政府以有限的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既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也让居民真切感受到政策红利。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逻辑,正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所倡导的“增强消费能力”的实践路径:只要居民对未来的确定性增强,消费意愿自然会从谨慎转向积极。

从单点突破到成片推进,加装电梯的“规模化”效应正在显现。集中设计、统一施工的模式,既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扰民,也让城市景观更趋协调。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个试点小区成为示范,观望者便会转化为行动者,形成“以点带面”的良性循环。这种从个体诉求到公共价值的升华,恰恰印证了城市更新不应止于物理空间的改造,更应成为激发社区活力、重塑城市精神的契机。

加装电梯的“小切口”,撬动的是城市治理的“大课题”。它考验着政府能否以绣花功夫织就民生幸福网,也检验着社会能否在利益多元中凝聚向善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完成加装电梯223部,惠及居民超6000人。2025年以来已完成加装电梯21部。这改变的不仅是上下楼的方式,更是对“幸福生活”“宜居城市”的重新定义——在这里,政策有温度、协商有诚意、居民有尊严,而幸福感,正沿着电梯匀速上升。

(作者系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榕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