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沃土育新质 营商高地蓄动能丨德城区新华街道着力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集群

在近日公布的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名单中,新华街道辖区企业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风电部件""轻量化智能交通装备"两项产品双双入选。这次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双一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彰显,更是新华街道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创新沃土结出的硕果。

精准施策构筑双招双引强磁场

作为德城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的核心板块,新华街道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建立"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热力图",既瞄准行业龙头开展精准招商,又注重培育具有技术优势的"隐形冠军"。在项目落地过程中,该街道创新实施"三同步"服务机制——项目签约同步组建服务专班、土地摘牌同步启动手续预审、建设施工同步推进要素保障,有效缩短项目转化周期。

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街道建立"三级问题响应"体系:驻企专员收集日常诉求、分管领导协调部门联动、党政班子会商攻坚重大事项。通过常态化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累计解决项目环评审批、用工缺口、融资贷款等各类发展难题28项。"街道工作人员经常深入车间现场办公,这种'把办公室搬到生产线'的服务理念,让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科源供排水公司负责人张勇华说。

平台思维贯通产学研创新链

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过程中,新华街道创新搭建"校企直通车"合作平台。先后组织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团队深入双一科技、科源供排水等重点企业"把脉问诊",促成"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智能水务联合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通过街道牵线搭桥,我们与高校专家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解决了产品升级中的3处技术瓶颈。"张勇华表示。

该街道还创新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面向辖区企业征集技术需求,通过定向邀标、公开竞标等方式链接创新资源。在农业科技领域,通过承办农业特派员现场会,搭建起"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协同创新网络。这种"需求导向、精准匹配"的协同创新模式,使辖区企业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5项。

全周期服务培育创新生态圈

围绕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新华街道构建起"初创孵化-成长加速-成熟提升"的梯度培育体系。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包+服务包"组合支持;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建立研发投入、专利产出等成长档案。"感谢街道的申报指导,我们单位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经审核通过,预计可减免税款300余万元。"德州宏驰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贺东升说。

创新实施的"首席政府服务官"制度,将20余名机关干部转化为企业专属"服务管家"。这些身着红马甲的"店小二"们,既当政策宣讲员,又做发展参谋官,通过"日常联络、月度走访、季度会商"机制,累计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40余项。在要素保障方面,街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近三年帮助科技企业融资超亿元。

创新成果厚植发展新优势 随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新华街道创新主体呈现"量质齐升"态势。目前辖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1家,预计减免税款7000余万元。双一科技不仅斩获"山东制造"省级品牌,其研发的复合材料制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三;科源供排水研发出水处理核心工艺中的全国首台套技术设备,获得省级"发明创造二等奖";科辉太阳能等3家企业跻身省级"专精特新"行列。

在创新引擎驱动下,辖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保持8%以上增速。更令人欣喜的是,企业创新正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创新"跃升——双一科技构建起覆盖材料研发、工艺设计、智能制造的完整创新链;鑫华博润科技打造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应用场景"的成果转化体系。这种创新能力的体系化提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从政策扶持到生态营造,从要素保障到服务升级,新华街道用实践证明: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创新生态决定竞争力。当政务服务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当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就会持续迸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董天力 通讯员|侯金波
审核|王贺 终审|杨德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