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投资于人”是最有深度最有温度的投资


张兆坤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投资于人”这一新词引发广泛关注。报告指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投资”对应的是“回报”,而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投资于人”是最有深度、最有温度的一场投资。德州一直有这样的理念和情怀——2024年,德州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建成基层服务网点860个,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市体育公园游泳馆、冰雪运动馆等“五场馆”建成开放,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4000多场等等。秉持“投资于人”理念,德州将发展成果更直接地作用于“人”的身上,充分激活“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实现群众生活品质与城市综合实力的同频共振。

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对“人”的投资,重视“人”的发展、尊重“人”的感受、服务“人”的需求,以暖心传信心,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积极挖掘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做大挖深就业的“蓄水池”。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平台,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离不开市场主体规模的扩大、业态的丰富和质量的提升。因此,政府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创业扶持力度,使市场主体更快捷涌现,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各级各部门要建立服务下沉、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用工招聘、余缺调剂等机制的同时,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瞄准市场和技术的新变化,依托高等院校、公共实训基地、龙头企业等,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素质能工巧匠和适应新就业形态的人才。

要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让企业和消费者都受益。当然,老百姓“敢花钱”的前提是“能挣钱”“有钱花”,所以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揽子普惠政策,让老百姓有了放心大胆“买买买”的底气和信心。此外,提振消费还需要关注消费场景的创新,以适应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各级要通过“以旧换新+特色活动”优化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丰富消费者选择;通过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场景。更要打造优质消费环境,促进高质量维权,确保消费公平公正、便捷高效。

要聚焦“一老一小”,努力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一老一小”是大多数家庭的关切所在。政府报告中提到的“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育儿补贴”等,传递了民生暖意。2024年,德州投入“真金白银”,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52所,增加学位5.3万个;城乡居民、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上调,惠及138.9万人;建成助老幸福食堂示范点108处,适老化改造1227户,新增医养结合床位1772张、婴幼儿托位3047个,用实打实的惠民举措、暖心行动,让“朝阳”更蓬勃、让“夕阳”更灿烂。

“投资于人”,深度在于对发展本质的长远规划,温度在于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尊重。让我们积极参与到“投资于人”这一战略中来,让当下的每一份投入,都成为明日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宁津县融媒体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张明昭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