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雨天作晴,不觉已是小暑至
北京时间7月6日22时20分
将迎来小暑节气
我国大部分地区
将由此进入“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的季节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气象资料显示,虽然小暑时节还不是一年中最热时,但极端最高气温纪录多诞生于小暑期间。可见,小暑之热更具爆发力,同时也预示着高温、高热、高湿的天气开始袭来。
小暑·三候
一候 温风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时节,大地上温暖的风互感而至,而且不带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有热浪。
二候 蟋蟀居宇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中所说的八月即是阴历的六月,蟋蟀纷纷从炎热的田野离开,躲到庭院墙角下。
三候 鹰始鸷
由于地面气温太高,老鹰带着小鹰离开巢穴,开始往更清凉的高空学习飞行和生存技能。
小暑·农事
小暑前后,农业生产忙于田间管理,农事活动以防旱防涝、防治病虫、追肥除草为主。
小暑时节,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广大地区雨量集中,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期,需及早分别采取防洪防涝、蓄水防旱措施,以应对极端天气。
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早稻、春玉米进入灌浆乳熟期,中稻拔节孕穗,单季晚稻分蘖,棉花开花结铃,要及时追肥除草,注意病虫防治。
鱼、虾、蟹类进入摄食旺盛期,灵活提升饲料投喂量,合理施肥,关注水质变化,预防病害发生。
小暑·文化习俗
时值小暑,人们将衣服、书籍等物品挪至户外曝晒,去潮去湿,防霉防蛀,称为“晒伏”。
一些地方还有小暑“游伏”习俗。在初伏第一天,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出门游玩,消暑纳福。
湘西苗族有封斋习俗,封斋期为小暑前辰日至小暑后巳日,通常为12天。相传小暑前辰日为苗家最敬畏、灵应之神鸦溪白帝天王忌日,封斋期内苗家人忌食鸡、鸭、鱼、虾、鳖、蟹等肉类,禁止捕猎、杀害山中野禽、野兽、昆虫等动物。
小暑·食养
旧时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之后人人吃尝新米和新酒,庆贺丰收。
民间还有小暑吃藕和黄鳝的节令食俗,既营养滋补,又清热消暑、养血除烦、补中益气。
小暑过后将迎来三伏天。伏日吃面习俗早在三国时期就已流行,现仍有民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食之可开胃解馋、消除苦夏。
小暑·诗词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小暑
明·易震吉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
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综合网络 编辑|张晓航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