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 涵养城市文明——德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系列综述之二

陵城区临齐街道积极推动红色物业建设,居民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即可办理相关便民业务。记者 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 邓静 本报通讯员 田莹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一劳永逸。要让文明持续“保鲜”,必须久久为功。

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号角吹响后,我市持续做深做实常态长效文章,深入推进相关法规贯彻实施、持之以恒开展常态化检查督查、大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使创建成果深度融入日常,为城市发展增添持久动力。

建章立制形成常态保持长效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长效机制保障,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尤为重要。

今年是《德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实施第三年,随着《条例》深入推进,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禁烟场所吸烟……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源自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个人的一 言一行都是在为这座城市代言,践行《条例》,会让人人受益,人人也应贡献一份力量。”市民李玉明说。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量身打造”、体现德州地域特色是该《条例》的鲜明特点。如今,越来越多市民成为《条例》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一批长期困扰我市创建工作的短板得以补齐,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以解决。

城市文明,浸润于道德灌溉,根植于法治土壤。我市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为创城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和制度保障。

《德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德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等立法深入实施,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悄然发生变化。

市民遛狗自觉拴绳,并带着专门工具随时清理犬粪,文明养犬正成为市民共识。

自《德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后,中心城区开展了疏堵结合治理、常态化整治等措施。市城管局与市公安局等多次开展重点管理区养犬管理集中整治行动。行动中,打破警种、部门分工,整合路面执法力量,压实城管、交警、巡警、派出所养犬管理职责,针对违法行为多发的公共场所、绿地、居民小区、重点路段和重点时段,全力攻坚遛狗不拴绳、犬粪不清理、犬吠扰民及流浪犬、禁养犬治理等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养犬登记率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全面规范市民户外养犬行为。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共完成犬只登记挂牌16200余个,收容流浪犬499只,行政处罚356人,劝导不文明养犬行为7000余起。

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出台,划出了“硬杠杠”,成为杜绝“上热下冷”“一阵风”的有效举措,成为夯实创建文明城市成果的有效法宝。

全员上阵汇聚创城攻坚合力

部门联动、全民参与,“一竿子”到底联动创,是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常态化、常效化的又一法宝。

3月14日,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启动党建引领物管小区“满意3·15物业服务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突出6个重点,即生活居住环境提升、小区公共秩序提升、贴心服务再提升、小区信息公开再提升、小区绿化设施提升、“美好家园”验收。

专项行动旨在进一步深化行业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物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人性化,不断提升住宅小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红色物业·幸福德州”品牌,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物业服务。

走进德城区新湖街道丰华小区,处处彰显“红色印记”。丰华小区红色物业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业委会,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红色物业充分发挥红色头雁引领示范作用,全力当好业主服务员、小区管理员、文明宣传员,让小区管理越来越规范。

我市深入实施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旨在建立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市住建局印发《德州市中心城区物管小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大力推行物业服务红、蓝、黄、黑“四色”管理制度,并面向社会公布,推动物业服务行业党建领导体制和物业管理政策制度健全规范。

全市众多社区通过红色物业建设,有效弥补了物业管理服务缺位、不到位问题,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离不开市民广泛参与。

“车辆违章乱停、杂物乱堆乱放……你拍照,我解决,一起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在德城区广川街道锦绣川社区居民楼内,张贴着这样的“i社区”随手拍小程序公示牌。居民可通过小程序上传身边不文明事,社区工作人员会根据反映问题地点及类别分派相应责任人处理。

中心城区开展了“创城我监督·全民随手拍”行动,市民可将损坏公共设施、破坏绿化、乱扔垃圾、乱贴乱画、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拍摄下来,即时上传至“爱山东”App“文明创城随手拍”板块,后台审核后选择典型事例曝光。曝光线索交办给市直相关责任部门和三区创城办,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实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领域宽、涉及部门多,很多工作没有清晰界限。工作中,三区和市直部门协同联动,主动担当,并广泛发动群众,让创城工作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常态化、长效化创建逐渐走深走实。

靶向攻坚补短板夯基础

“路面宽敞了不少,出行别提多畅快了!”日前,在德城区西市街,不少市民这样感慨。

西市街是德城区有名的花市。原先,这条街的经营业户在各自的店门口搭建了玻璃花房,挤占了人行道,这些违章建筑使西市街十分局促。如今,违章建筑全部拆除,这里彻底变了模样。同样完成拆违、换了新颜的还有德城区新村中街。

背街小巷最能反映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德城区城管局组织辖区6支执法队伍,采用“定点整治+巡查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早上岗、错时管、堵初始、巡日常”, 对辖区背街小巷存在的乱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十乱”问题进行整治。同时,全力改造提升基础设施。

守住点,管好线,控制面。去年以来,德城区共拆除小区违章建筑480余处、1.7万余平方米。

针对楼道乱堆乱放杂物、侵占公共绿地、“飞线”充电等治理短板,三区及市直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发力整治,靶向攻坚,全力把城市管理的难点、堵点变成群众点赞的亮点。

为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市城管局会同市住建局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在小区设立城管进小区公示牌,公示城市管理责任人和工作职责,为专项整治“顽疾”提供服务保障。通过新闻媒体客户端发布“红黑榜”,褒扬“门前五包”落实到位、共享单车排放整齐等行为,曝光不文明养犬、乱贴乱画小广告等不文明行为。

改善交通秩序、保安全畅通,如何溯源头、治根本、管长远?公安交警部门推行“千警上路”网格勤务,交警支队机关12个作战单元与直属大队协同作战,严查严管不戴安全头盔、乱停乱放、不礼让行人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目前,中心城区头盔佩戴率位列全省第一。

溯源治理、源头监管,才能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此,市公安交警部门实行“红黑榜”,将50个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乡镇纳入“黑榜”,在全国率先将深度调查延伸至所有亡人交通事故,探索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综合治理服务中心。

各级各部门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改起,切实负起主管责任,既厘清部门职责界限,又密切协作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创城工作,夯实了创城根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