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村一年一场戏”现已演出5133场次,完成率100%——文化惠民点亮乡村生活
文艺演出进乡村
□本报记者马乐
10月12日晚上,平原县盛程吕剧团走进前曹镇东贾村,为村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吕剧《丰收之后》、豫剧《花木兰》、评剧《报花名》等经典剧目,让村民们过了一把“戏瘾”。同一天在该镇小曹庄村,由前曹镇董集社区艺术团带来的广场舞、快板等精彩节目博得观众阵阵掌声。“现如今来村里演出的越来越多,县里、镇上、社区都组织,我们特别欢迎。”村民张桂霞说。
“一村一年一场戏”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旨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自2015年以来,我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连续7年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打造特色亮点,把喜闻乐见的好节目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平原县汇聚全县文化人才力量,整合县乡村三级文化资源,建立“三重覆盖”工作机制。县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有实力、有资质的演出团体承担演出任务,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发动镇街文化站积极培育庄户剧团,组织优秀庄户剧团在辖区内的社区和村庄演出,实现“第二重覆盖”。鼓励全县213名文化管理员发掘乡村文化人才,积极搭建演出舞台,邀请文化能人登台献艺,以村级为补充实现“第三重覆盖”。
“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县乡村三级联动惠民演出近1500场次,所有行政村一年至少能享受到3场惠民演出服务,受益群众突破25万人次。”平原县文化和旅游局文化文艺科科长杨雯麟说。
宁津县坚持“订单式”服务,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卡,了解群众需求,精心筛选出群众喜欢的优秀作品安排演出,把戏送到百姓心坎上,推动送戏下乡工作良性发展。“宁津杂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老百姓点单率很高。我们的演出便以县杂技团为主力,将精彩的杂技演出免费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宁津县文旅局文艺科工作人员王君霞介绍。“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演出了130多场。每次演出,百姓们总是早早来等待,场场爆满,还有人从县城专程赶回老家看节目。”宁津县杂技团团长高书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全市共演出5133场次,完成率达100%,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创新基层文化服务路径,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保证文化演出结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民需求、体现乡土特色,增强群众文化生活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科科长卓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