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安顺
刘禹锡写秋,别具一格,把秋天写得激情澎湃。他被朝廷贬官,性格仍然桀傲不驯,积极向上,充满情怀,风骨超然,不失精神气节。他所表达的秋意,爽朗轻盈,粗犷激昂,那句“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把他内心的质朴潇洒,情趣超越,都表达得生动形象。我想,那秋日,那丹鸟,与刘禹锡的诗心,融为一体,相形见“智”,更见从容,呈现波澜不惊的生活状态,还有轻松淡定的心灵境界。
他在落魄时,写过一首《秋风引》,让人读后,感觉到秋风始至时,鸿雁南来,让身在异乡的诗人,思归心切,将羁旅之情,表达得敏感细腻,亲切生动,极其传神。诗人的心绪,在秋风中,像泰然自若的庭树,诗意苍凉慷慨,诗情高亢劲健。这让人想到,刘禹锡谪居的湖南常德,正是谪贬屈原的流放之地,可是刘禹锡在这样一个谪贬之地写出的那篇《陋室铭》,超凡脱俗,情趣高雅,成为千古经典美文,滋养着无数灵魂。几乎人人读之,心生敬意,油然崇尚他生命的气节、精神的超越。
刘禹锡的《秋声赋》,是一首写秋的绝佳诗作,传神的描写、激昂精彩的表达,让人在阅读的秋声中,捕获自然与心灵的共鸣——那是喜悦,更是歌唱,歌唱美好秋景,五彩缤纷,万象生机,让人心驰神往。我读后,体悟其万叶吟秋、生命叹喟、时光苍茫、心思浩荡。我喜欢那句“如吟如啸,非竹非丝”,这秋声,写得多么别致,是自然写照,更是秋声的本质特色,天籁形象,如影随形,风华无边,让人捉摸不定,思绪万千。还有那句“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诗人在秋声之中那超然的心智神力,喧嚣奔腾,将生命的灵性,写得激越奔放,惊天地,泣神灵。
他晚年写的《始闻秋风》,仍不失跌宕雄健的风格,那趣味,那倔强进取的精神,在诗中表达得酣畅淋漓。让人想起,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是一样的情怀,一样的风骨。其中“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之句中,“马思边草”的不羁情怀,还有“雕眄青云”的心灵旷达,不仅唤起了诗人的生命激情,那诗心不老,有着马放南山却精神不朽的气节。还有“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让人想象那秋日,寥廓江天,山明水净,秋容一洗。而此时,诗人纤尘凡心,超凡脱俗,看透大气乾坤,洞悉生命的轮回宿命。诗人的爽朗倔强,将诗情推向极致,他不因失败而消沉,勿以不幸而气馁,那是诗人的性格,在此句一览无余,他没有秋愁,尽显泰然之态,神情豁达,心境从容。
中国古代诗人大多悲秋,只有刘禹锡是喜秋诗人。他在秋声中欢唱,赏秋独歌,情绪激昂,让人瞩望,感受着秋天的美好。他在《秋词》诗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一鹤凌云”,让诗意抵达至境,正如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喜悦无边。而在这样的秋天,欣赏白云漂浮,那凌云的鹤,载着逍遥的诗人,充满激情地飞向云霄,那是秋天的生机,别开生面,让人豁然开朗。读后,可见诗人的美志高洁,出神入化。那诗心,那咏秋颂情的诗情,让人精神超越,心智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