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姨

李义福

我母亲兄妹六人,其中二姨比我母亲大两岁。前年阴历十月,我二姨去世后,母亲常悲伤地感叹:“唉!没了,也不受这罪了!”

二姨去世时79岁。

二姨是苦命人。她刚三十出头,就没了丈夫,一个妇道人家在那个年代,硬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犟劲儿,把两男一女三个幼小的孩子拉扯成人。当时有人劝二姨,趁年轻再嫁个人家,也好有个帮手拉扯孩子。但二姨没有这样做,她理解人们的好心好意,可是怕孩子一旦受了委屈,自已问心有愧!

其实,我到二姨家去的次数并不算多。1981年我当兵换上军装后,去看望二姨。见到即将离家的外甥,二姨格外亲热。中午吃饭时,她把特意蒸上的一碗鸡蛋膏端到我面前,又随手递给我一个白白的馒头,对我说:“孩子,趁热吃了吧,姨给你做的。”

我瞅了瞅坐在小饭桌对面、小我几岁的表弟,他正眼巴巴地瞅着我面前那碗鸡蛋膏呢!我心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二姨啊!家里日子过得这么紧巴,你还这样特殊款待我,我怎么会吃得下……

二姨这些年吃的苦、下的力、受的罪,非一般妇女所能承受。早些时候是到生产队干活,靠麦秋两季分得的口粮和很少的自留地收成养家糊口,再就是冬闲时,二姨再忙活点小生意,多少补贴点家用。

二姨的家庭境况,得到亲朋好友的深切同情和相帮相助。相对娘家几个兄妹,她是最困难的。因此,姥爷姥娘也最为牵挂,除在生活上倾力相帮外,把她三个孩子的穿戴都包揽了下来。

三个孩子渐渐长大后,大闺女嫁到本村相邻胡同的谢家,离得近,照顾娘家,为母亲多承担些负担更方便些。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地里的收入上来了,家庭生活条件逐渐有了改善。一家人的吃喝穿戴不成大问题了,可谁能想到二姨家又出了桩叫人头疼的“横事”。

有一年冬天,二姨的小儿子小忠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因用力过猛,润滑气筒的油渍溢出,喷进了小忠的眼晴里,造成了疼痛和视物模糊,到县医院一查,医生说这情况极易感染,救治不及时就会导致失明。这可吓坏了二姨和一家人。我父母亲知道情况后,也很着急,外甥这个年龄要是落下眼残疾,就这种家庭状况,恐怕连个媳妇也娶不上来,这孩子一辈子不就毁了吗?我父母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我父亲丢下地里正忙着的活,带着小忠到德州和济南的医院看眼,最终得到比较好的治疗,尽管视力有所影响,但毕竟保住了这只眼。二姨对这事记在心里,常常提起。

二姨靠着倔强和坚韧,靠着省吃俭用和亲朋好友相助,相继给两个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后,才算是松了口气。可这时,她却慢慢地得上了老年痴呆症,做事丢三落四,到邻居家串门常常回不了家。而每当我和母亲站在她面前时,她不仅认识、能叫上名来,还突然变得像正常人一样,张罗着又是烧水,又是做饭,这叫姨家的哥嫂都觉得不可思议。

再到后来,二姨病情越来越严重,不认人了。但只要一出家门口,二姨便径直走出胡同,在村大街上朝正西方向直奔,精气神还特别大。这个时侯,有人问她到哪去?她会清晰地说出“小孙庄”,因为那里是她的娘家,是生她养她的“根”。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