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优提质 德州教育亮点纷呈

□本报记者李艺 本报通讯员贾荣耀

1 打造课间活动品牌 “嗨!课间”

德州市打造课间活动品牌——“嗨!课间”,将“嗨!课间”与韵律操、跑操、武术操、趣味活动及篮球、足球、跳绳等项目相结合,探索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各具特色、全员参与的课间活动品牌,推行15分钟课间时间,让学生有更长时间享受户外、享受阳光,保证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

2 深化片区教研交流 提高科学保教质量

将12个县市区划分为4个片区,开展学前教育片区教研活动。每期活动精心安排,40余名骨干教师执教公开课,展示创新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组织10余次游戏研讨活动,探讨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共同提升教学水平,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3 举办沿黄四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承办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024年9月19日至30日,德州、聊城、滨州、东营沿黄四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我市举办。大赛覆盖12个专业大类35个赛项,近700支参赛队1300余名师生同台竞技,赛事规模、赛项设置创历史新高。

2024年10月27日至30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汽车车身修复与美容赛项在德州天衢新区举办。经过激烈角逐,我市参赛选手获大赛金奖,这是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后我市获得的首个金奖。

4 美育品牌入选“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德州市教育系统美育品牌——桃李之声教师合唱团,以集中培养带动点状辐射为教师培养发展目标,以“活动+教研、整体呈现+循环递增”的模式,“1+X”每位教师带动一个学生合唱团的活动方式,百花齐放点燃艺术梦想,入选中国教育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5 打造“爱家乡德州”主题思政课品牌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编发《思政政策文件汇编》,成立德州市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师联盟,开展思政研训活动。组织德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训会,开展“我们的思政课”县域培训6场近2万人次。

充分运用博物馆等场所,挖掘德州史志、县市区地方志等教育资源,打造“爱家乡德州”主题思政课品牌,开展活动4期,全市837所中小学,84万余名学生线上线下观看。

6 7所中职学校31个专业 获批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2024年2月,山东省首批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名单公布,我市7所优质高水平中职学校的31个专业入选。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入学起点低、成长跨度大,通过五年贯通式长学制培养,可实现中高职教育无缝衔接,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7 我市多人多集体获全国教育系统评选表彰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开展的五年一次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中,我市一所中学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8 成立全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联盟

持续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成立全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联盟,组织5月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联合卫健委等部门建立筛查转介诊疗服务机制。在全省率先设置“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实现“一市一总站、一县市区一分站、一乡镇(街道)一站点”,打通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9 推进高校设置工作 保障平稳顺利招生

设立德州工程职业学院,邀请部省专家对德州工程职业学院设置情况进行评估考察,2024年9月份开始招生。重点调度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德州校区建设情况,保障9月份开学投入使用。

10 山东省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

2024年9月13日至14日,省第27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陵城区举行,组织了“两河牵手·典耀中华”语言文字工作交流活动,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文字节目,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作出贡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