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行动:环境美了 群众乐了

宁津县时集镇孙处村老人在村文体广场聊天。

乐陵市云红街道双庙赵村村民在家门口小公园休闲。

庆云县庆云镇养马王村的孩子们在小区广场玩耍。记者  邹斌  摄

□本报记者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孙久生  高志红  孙艳东
    10月10日,夜幕还未降临,庆云县庆云镇彩云社区的广场上便热闹起来:在广场北侧的滑梯上,小朋友们正尽情地玩耍;广场上大妈们跳起欢快的舞蹈;而在广场一角,几位老人有模有样地唱起现代京剧《沙家浜》。
    “楼下就是广场绿地,各处都干干净净的。”“以前冬天没法洗澡,现在家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以前烧柴禾做饭又脏又慢,现在都用天然气。 ”……问及生活的变化,社区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起来。
    彩云社区是一个建设中的村民安置小区,目前,一期工程已建设完工,蔡王村的村民已整村入驻。待全部工程结束后,附近的松树高、王文郭2个村庄的千余名群众都将搬进新居。彩云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变,是我市乡村群众居住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
    为提升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我市自2011年底开始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着力改变“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出动人力25万人次,清理各类垃圾2000多万立方米,彻底清除了多年积累的“三大堆”问题,为农民群众创造了整洁、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全市投入近5亿元,为村庄购置垃圾箱、配齐保洁员,并配备人力垃圾车和垃圾运转站,使全市基本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转模式。在日前组织的全市群众满意度调查中,11个县市区群众满意度综合分值达80.133分,比省对我市的半年调查高出2.623分。与去年相比,感觉“满意”的比率上升5.9个百分点,感觉“不满意”的比率下降11.64个百分点。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垃圾遍地,一下雨就出不去村,现在大街小巷都是柏油路,路两旁绿树成荫,跟生活在画里一样。 ”乐陵市云红街道洼李贾村村民贾德祥说。
    为使乡村文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各县市区普遍制定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建立了周督查、月调度、季通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制度。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不仅让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巨大转变,大家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养成文明生活的习惯,很多村民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治理中。 “现在生活环境变得这么好,我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咱别的干不了,就为村里打扫一下卫生吧。 ”宁津县时集镇孙处村58岁的义务保洁员王玉芹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