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行动】邢庄村党支书曲传存:当干部不能有私心

曲传存(右)在粮食收购市场向经营户了解情况。 记者李智群通讯员张明卫摄

经过十几年发展,邢庄村从一个落后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谈及经验,党支部书记曲传存说,“当干部不能有私心”。

当干部不能有私心

“羊绒你自己去卖,价钱根据人家标准来,咱不能搞特殊。 ”4月9日早上,虽然儿子曲东厚一直想让他陪着去卖羊绒,希望人家看着他的“面子”多给点钱,但夏津县郑保屯镇邢庄村党支部书记曲传存还是骑上自行车出了家门。
“当好村干部,要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干什么都不能有私心。 ”曲传存对记者说。自199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曲传存便用这句话约束自己。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十几年来,他不但赢得群众的信任,也让这个曾经贫穷闭塞的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当干部不能怕得罪人,要公平公正维护群众利益”
走进邢庄村,街道宽阔干净,一排排整齐的门市房沿街而立,运货车接连不断,到处是一派热闹景象。但谁又会想到,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
邢庄村位于夏津县西南部,全村人口1600人,毗邻京杭大运河,308国道穿村而过。虽然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但多年来因为集体账目不明确、部分村民无偿占用集体房屋等导致纠纷不断,村干部换了一批又一批,村集体账目上不但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还有很多外债。
初中毕业后,曲传存便开始做粮食收购、棉油贩卖等生意,是乡亲们公认的能人。 “走南闯北见识多,头脑灵活能赚钱”,凭借村民的认可,1998年,31岁的曲传存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每年800块钱的工资,还不如曲传存一次贩油挣得多。虽然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但曲传存还是毅然接了过来:“群众信任咱,就要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 ”
上任第一天,曲传存便向村民承诺:村里一切账目公开,不设一分钱招待费,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为此,他将被部分村民无偿占据的集体房屋全部收回并重新招租,村里多余的农田划分给需要增加土地的家庭,剩余的进行承包。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又规划建设粮食批发市场、羊绒加工园区,在村主干道两旁建设门市房,发展餐饮住宿等行业。因为部分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很多人对他不满甚至放出狠话。每当亲朋劝他不要这么认真时,他总是说:“当干部不能怕得罪人,要公平公正维护群众利益。 ”
如今,邢庄村每年的集体收入达100余万元,集体有了收入后,他又将精力用在改善民生上。近年来,村里路面全部实现硬化,修建了省级规范化小学和高标准活动广场,村集体承担群众的有线电视费及黄河水费等费用,村民到了一定年龄后还能领取生活补助。


“乡亲们富了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走进隋有华的维修配货店时,他正在修理梳绒机。“我现在每年收入20多万元,这多亏曲书记帮忙。 ”隋有华说。
1999年,当看到乡亲们靠梳理羊绒逐步富裕起来,隋有华无比着急却而又无可奈何,因为一台梳绒机价值2万多元,这对他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在他为难时,曲传存主动送来了1万元现金,并帮他担保贷款。在曲传存的帮助下,隋有华的梳绒机从1台增加至8台,如今他又开起了维修配货店。十几年来,到底为乡亲们担保了多少贷款,曲传存自己都数不清。
为提高群众的家庭收入,曲传存带领乡亲们与河北省清河县的羊绒加工基地对接,引进加工设备,还通过县农业局等部门引进良种,引导乡亲们科学种田。如今,该村梳绒机达到1000多台;农作物产量逐年提升,传统种植模式得以改变;发展特色养殖及压簧加工厂,形成多种经营格局。短短几年的时间,村里涌现出大量“百万元户”。“曲书记以前是村里数得着的富裕户,但为了有更多精力带领乡亲们致富,他将自己的面粉厂关停了。”“作为村干部,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得失,乡亲们富了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每当乡亲们说起这些时,曲传存总是一笑而过。


“不论什么关系,损害集体利益的事不能干”


“沿街门市房、居民小区、小学、广场等,村里近年来有多项工程开工,有人想走后门从中牟利,但都被曲书记拒绝了。 ”村民曲传勇说,并给记者讲了一个事例。
2012年,村里自费建小学,项目开工前夕,村委会公开招标。因为产品质量合格、价格最低,曲传存的内弟竞得砂石料的供货权。但当正式送货时,送来的砂石料标准却低于之前的样品。曲传存不但毅然拒绝卸货,还取消了内弟的供应权,为此内弟一年多都不登他的家门。
对亲朋严格要求,对集体或乡亲的事他却十分热情:村里修建粮食批发市场,他吃住在工地,市场建起来后他瘦了一大圈;村民的压簧厂想扩大规模,他亲自开车到县里相关部门跑手续,来来回回几十趟…… “村干部其实就是群众的服务员,最忌讳把自己当干部,更不能有私心、损害集体利益。 ”曲传存说。
目前,邢庄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村集体收入和个人收入逐年攀升,该村获得省市级的荣誉称号10余项。更为重要的是,干群关系日益融洽,邻里更加和谐,上访群众几乎没有。

      □本报记者张志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