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大数据让扶贫更精准 详细采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德州新闻网讯(李丽峰白聪聪彭晓)“能和老人孩子过个好年,多亏了政府的救助! ”2月24日上午,见到禹城市安仁镇后楼村的徐桂花时,她露出久违的笑容。 2014年,徐桂花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家里剩下年迈的婆婆和3个年幼的孩子,她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就在这时,她的情况被及时上报到禹城社会救助中心,录入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禹城市民政部门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并为她家申请了低保。“禹城建立扶贫对象信息管理数据库,与民政部门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实现对接,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做到退出有标准、纳入有程序,动态管理,精准施策,扶贫工作切实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得到群众的认可。 ”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介绍说。
    为保证精准识别,在逐村摸底排查中,禹城要求乡镇、村、户填写《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户家庭成员信息表》等5张表格,每个贫困户家庭成员增加14项采集内容,为该市扶贫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在信息录入工作中,对遗漏、返贫的贫困户重新纳入,对不实的坚决清退,对达到脱贫标准的及时脱贫,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系统中的贫困信息与再识别工作情况相符合,真正做到精准识别。
    为保证录入贫困人口数据的精准,禹城强化党员干部帮扶机制,该市市领导包乡镇、市直部门优秀干部及乡镇干部包村帮扶。对上报的贫困人口,包村干部挨个走访入户调查,参加各村的群众民主评议会。从村民评议开始,每一环节跟踪记录;名单在县、乡、村三级公示,筑牢县级领导责任、乡镇主体责任、村级直接责任三级责任体系,确保了贫困户识别的精准到位。
    精准识别,让贫困家庭状况一目了然,施策能够有的放矢。禹城根据不同状况,把行政推动与市场作用、帮扶助力与激发活力、脱贫攻坚与致富奔康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因人施策,通过发展产业开发项目、强化技能培训引导安置就业、加大救助帮扶力度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禹城市李屯乡李屯村村民于庆芳,无儿无女,妻子有病且无固定收入,家庭年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村里针对这种情况,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他通过做保洁员、修理社区自来水管道,平均年收入2000多元。“通过干这些力所能及的活,我的收入多了不少,生活宽裕了不少。 ”于庆芳说。
    去年以来,禹城创新开展“慈善助医”、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残疾人救助等各项救助活动,共发放救助金1500余万元,免去尿毒症患者费用23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残疾人3500人次,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空巢老人、残疾人632名,发展妇女创业示范点859处,组建378支党员干部“帮工队”,促使38个贫困村实现了精准脱贫。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