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萌:渴望爸爸有份安定工作

  □记者 孙良玉 通讯员 王磊 摄影报道
3月2日下午,上完第3节课后,张晓萌被奶奶接回家。同往常一样,晓萌到家时爸爸还没回来。爸爸每天回家都很晚,很多时候她都已经入睡了,可第二天早上她醒来想跟爸爸打个招呼时,爸爸已经拖着残疾的身体,外出捡破烂去了……
张晓萌现就读于禹城市辛寨镇前油坊中学初一(2)班,班主任王付田对她的评价是:“她很懂事,学习也挺刻苦,也许家庭的不幸使她有些自卑,平时话语很少。”

  ◎一次意外夺去一家人的幸福

在村里人的记忆中,晓萌家曾经是个令邻里羡慕的家庭:爷爷奶奶勤劳持家,爸爸在高唐一家私企从事车床工作,妈妈在家种地,每年7亩半地的庄稼,也给家庭带来称心的收入。一家人生活虽不是特别富裕,但是却很幸福。
然而,一场意外事故改变了晓萌家庭的命运。2004年2月,她的爸爸张国军在工作中,右臂被运动的车床刮住,运行的机器“拽”住他的胳膊,将他的身体卷入加工设备中。幸好,因身体躯干大于设备传送入口,他被卡在了外面,算是保住了性命。但是,他的颈椎受到了损伤,5根肋骨被挤断,整条右臂被机器“拽”成了残废。
张国军从医院回到家后几个月,妻子实在承受不了今后沉重的家庭负担,撇下一家老小,离婚后改嫁他乡。张国军看着年迈的母亲独自支撑着破损的家庭,心如刀绞。他不停地外出找活干,想挣点钱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可是,由于他身有残疾,被多家单位拒之门外。最后,附近一家建筑工程队的老板见他实在可怜,就接收了他,让他在工地上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尽管每月根据劳动量,自己得到的工资不多,但总算能帮家里一把,张国军心里很满足,“这样干下去,起码咱不会拖累家里吧!”他经常这样想。
今年春节后,母亲看着儿子拖着一条残臂,艰难地在建筑工地上支撑着瘦弱的身体挣钱,很是心疼,他劝张国军:“儿啊,你胳膊不方便,往后就别去干活了,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的,俺和晓萌可咋过啊!”张国军非常孝顺 ,听从了母亲的劝说,年后也不去建筑工地打工了。但他也不乐意闲在家里让母亲养活着,就将家里一辆破旧的电动三轮车修了修,每天开着外出捡拾破烂,一天下来,也能挣十五六元。钱虽不多,但张国军却很满足:“这活不累,也能挣出女儿在学校每月的花销呢!”

  ◎期盼爸爸能稳定下来

晓萌家的不幸,得到了当地许多人的关注和帮助。在宏禹私立小学就读时,学校免除了她的所有费用,禹城妇联、义工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也多次给予救助,为她送去学习用品、衣服和救助金。春节前,学校还为她申请了到了1000元“两免一补”救助金。
虽然学校离家只有几里路,但为了不耽误学习,晓萌选择了住校。“学校的伙食很便宜,每周只交25元的菜钱、水费和玉米粥钱,每顿饭只需再掏两个馒头钱就够了!”可是,同学们书包里那一本本辅导资料,还有那些精装的汉语词典、英汉词典,对晓萌来说只能羡慕,买一本《现代汉语大词典》的钱得需要爸爸在外捡拾几天破烂才能挣出来,她心疼爸爸,舍不得花那个钱。
在晓萌的心里,爸爸是家庭的支柱和寄托。但爸爸每天这样早出晚归生活,也令她非常担心,仅仅靠着一条左臂驾驶那辆电动三轮车,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奶奶抹着眼泪说:“每天早上,俺儿一出门,俺就一个劲儿地祷告,盼着俺那可怜的孩子千万别再出事!”晓萌偎依在奶奶身边,怯怯地对记者说:“叔叔,你们认识的人多,给俺爸爸找个安全点的活吧,俺不图他能挣多少钱,只要不天天在外这么跑,不叫俺和奶奶心里老是牵挂着他就行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