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然:要是有辆自行车该多好

  □记者 孙良玉 通讯员 王磊 摄影报道
从禹城市辛寨镇宏禹私立小学到该镇徐庄村,驱车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该校留守女童、三年级学生张可然带领记者去她家采访。路上,简单的几句对话,令记者的心情非常沉重,感觉这10分钟的路程好漫长。
记者:“今年过年,爸爸回来了吗?”
可然:“没有。”
记者:“那妈妈呢,她回来过年了吗?”
可然:“回来了,可是她只给俺打了个电话,她在别人家过的年。”
小可然所说的“别人家”,是妈妈离婚后重组的另一个家庭,那个家现在已经不属于她。在张可然的心里,“妈妈”俩字离自己好远好远。多年过去了,尽管在自己的记忆中,妈妈的模样已经变得模糊,甚至奶奶和邻居们更是已忘记了妈妈的名字,可在小可然的心里,依然对妈妈有着很深的感情。

  ◎困境中艰难求学

踏进屋门时,张可然64岁的奶奶正在捧着碗大口大口地喝自己熬的中药。因为舍不得花钱买砂锅,她就把炒勺用来熬药。“俺娘这段时间血压又升上去了,叫她去医院看看,可她就是不去!”张可然的二大娘杨红莲说道。张可然4岁时,爸妈离婚了。不久,爸爸去外地打工,妈妈改嫁他乡。从此,他们再也没回过家。那年,小可然到了上学的年龄。开学时,奶奶骑着人力三轮车将她送到附近宏禹私立小学。因为奶奶左腿患有囊肿,每次接送可然后,腿都要疼痛好几天,厉害时,她抱着疼痛的腿,一个人躲在家里偷偷地哭。学校了解这一情况后,安排小可然寄宿在学校,并免除了她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杨红莲也说服了婆婆,将周末和放假时接送可然的活揽了过来。“孩子是无辜的,她爸妈不管她了,俺可不能看着不管!”杨红莲语气中带着些许愤怒,不理解小叔子和弟媳的心咋这么狠,这些年来一次都不回家看孩子一眼。那次周末,因为家里有点事,去学校接可然时,出发晚了点。赶到学校时,其他学生已经都走了,只有小可然一个人,孤独地站在教学楼前,渴望地等待着。“从老远俺就看到孩子自己站在那里等着,心疼得俺快哭了!”杨红莲后悔地说,“打那以后,俺在忙也要提前赶到学校等着她,不能叫孩子再受半点委屈了!”

  ◎想自己骑车上学,不再拖累家人

  “想爸爸和妈妈吗?”记者问道。
小可然一言不发,一脸的沉重。“叔叔问你了,快告诉叔叔!到底想不想爸妈?”杨红莲催促道。没想到,小可然突然放声大哭,无论奶奶、大娘和在场的邻居怎么劝说,就是止不住哭,抽泣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孩子偷着跟俺说过,她想爸妈,可害怕大娘知道了伤心,不敢当着外人的面说!”奶奶伏在记者的耳边轻轻地告诉记者。很显然,这些年来,杨红莲在可然心里,已经代替了妈妈的位置。已经失去了妈妈的爱,她不想再失去像妈妈一样爱自己的二大娘。
明白了事情缘由的杨红莲,心疼地把可然搂到怀里安慰道:“孩子,大娘的心眼儿可没那么小哦。在大娘眼里,你啥时候都是俺的亲闺女!”听到这些,小可然释然了许多,她表示将来一定要考上哈尔滨或者北京的大学,因为她经常听大人们唠叨:妈妈在哈尔滨干小买卖,爸爸一直在北京打工。“过几年俺就长大些了,自己能骑车去上学。大娘家的哥哥也在上学,她还要忙家里和地里的活,俺不能老耽误大娘家的事啊!”懂事的可然说出了自己以后的打算,“可是,买辆自行车便宜点的也得100多元钱,奶奶没那么多钱,所以我也没有跟奶奶开口要自行车。”“叔叔帮你实现这个愿望,你想要辆什么颜色的自行车?”记者问道。“红色的,看着喜庆啊!”小可然不假思索地答道,天真的小脸上写满了期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