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雷锋精神

   一直以来,全社会都在大力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特别是每年3月5日前后,全国各地都会掀起学雷锋活动的热潮,然而近年学雷锋活动却不知不觉陷入了“三月来、四月走”的怪圈。 2月27日,中宣部开展“践行雷锋精神”活动并要求,通过深入学习雷锋精神,树立鲜明的精神标尺,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对许多年轻人来讲,雷锋的影响力似乎正在减弱。雷锋精神是否过时?当前是否还有学雷锋的必要?如何才能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本报通过对50名受访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雷锋精神及学雷锋活动的认识。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雷锋精神并未过时

    近些年来,道德危机事件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帮扶关系。尤其是在经历“要不要去扶跌倒老人”的讨论和“小悦悦”事件后,学雷锋还有没有必要?

    调查显示,82%的市民认为当今社会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仍然有必要学习雷锋。其中,有市民在接受问卷调查时,一听是关于学雷锋的调查,便说“现在学习雷锋很有必要”,随后非常认真地填写问卷。

    今年78岁的王大爷已经退休多年,他告诉记者,让他记忆最深的是年轻时候的学雷锋活动。 “一说要学雷锋就很兴奋,仿佛多苦多累都觉得值! ”王大爷感叹道,虽然现如今很少参加学雷锋活动了,但是“雷锋精神已经渗透到我的思想中”。所以这么多年来,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在公交车上,记者遇到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小李,在看到一位老大爷上车后,小李主动站了起来将座位让给老大爷。随即记者与小李攀谈起来,害羞的小李只是不停说“这是应该的”,坐在一旁的老大爷竖起大拇指,“这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啊! ”

   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认为学雷锋已经没有必要的近两成受访者都存在着自己的担忧。网友“狼牌摄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是不想学雷锋,而是担心自己的好心被误会。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虽然许多受访者对是否学雷锋产生过动摇,但他们仍然愿意参加政府或团体组织的学雷锋活动。

六成受访者认为学雷锋常态化应从日常小事做起

    在回答“你认为应当怎样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问题时,62%的受访者认为 “应当从日常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而在回答“对学雷锋活动‘三月来,四月走’的看法”时,84%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只在3月份学雷锋”。

   “说雷锋三月来四月走,其实就是一阵风,现在的人们都把雷锋月学雷锋当成是一种形式,只要这阵风刮过去,人们该干嘛干嘛,没有任何改变。 ”“德州义工”志愿者团队的王旭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义工,她常常帮助别人,对此,她有着更深的感触。

    王旭说,他们经常去儿童福利院陪那里的孩子们玩耍,然而福利院的主任却对她说来看孩子的时候尽量避开三月。“三月是孩子们的‘黄金月’,来看他们的人天天扎堆,过了这些日子,孩子们就孤单下来了。 ”对此,王旭深感无奈,“真正关爱孩子,不是要在学雷锋活动月的时候扎堆,只要在平常的日子里,能够常常陪他们玩一下、聊聊天就可以。”

    对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王旭的认识很简单,就是像邻居家的小孩儿那样,“每次看到我妈手里提着重东西,邻居家的小弟弟就会抢着帮忙拿。 ”邻里间处得和谐,大家能在日常的小事上相互帮助,这就是对雷锋精神最真实的诠释。

    同为爱心志愿者的刘晶认为爱心的传承很重要,因此她很注意对女儿的爱心教育。 “我对她没有太大要求,仅仅是希望她能够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助别人。 ”

    刘晶对女儿现在的表现很满意,因为女儿当起了同学的小家教。原来刘晶的女儿即将要升初中,班里有位同学成绩一直不好,她便当起了小家教,每天都给同学做课外辅导。 “其实这不是什么大事,在同学之间,这很平常,但是我就是想一直给她灌输这种思想——要关心周围的人,要感恩社会。 ”刘晶如是说。

七成受访者希望建立“雷锋志愿者服务站”

   在本次调查中,50名受访者中有74%的人选择会报名参加在社区组建的“雷锋志愿者服务站”。

   在市实验小学上六年级的学生楠楠在本题“是”的选项上毫不犹豫地打上了对号。 “虽然我是小孩子,但是我还是会参加雷锋服务站的。”楠楠说话时的表情严肃认真,“如果小区里的爷爷奶奶们需要买什么东西,我常常替他们跑腿儿,我还会帮爷爷奶奶砍价哩。”他拍拍自己的胸脯,对自己的“一技之长”非常满意。

    爱心志愿者团队的成员杨光,幼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但他自强不息,初中退学后学会了修理电器。“如果真的能建立 ‘雷锋服务站’真的太好了,我一定第一个报名参加。”杨光高兴地说,不只是修理电器,只要是在能力范围内的,杨光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忙。“我们是出于本能而做好事,并不是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 ”
 
    此次被调查人群以80后的年轻人为主,内容主要针对市民对雷锋及雷锋精神的认识和参与学雷锋活动的态度,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市民对学雷锋的问卷调查感兴趣,不仅配合调查,还有一些市民“出口成章”,“学雷锋在当今社会很有必要! ”虽然调查统计结果有忧有喜,不过当下我市市民学雷锋的意愿十分明显与强烈。

□本报记者 张学超 郭庆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