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德州市人民政府在线访谈:德州市工信局相关问题解答

一、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指标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意义重大。请问,上半年全市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呢?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凝神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发展韧性充分彰显。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9.1%,高于全省累计平均增速(16.1%)3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3位;本月同比增长17.7%,高于全省本月平均增速(10.3%)7.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0.8%,高于全省两年平均增长增速(7.7 %)3.1个百分点。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9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近九成。重点调度的23种产品中有21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正增长,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1%,保持较高水平。

二是新动能引领作用明显。1-6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8.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9.9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0.84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增长迅速,1-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达到59.10%、20.83%,分别高于全省同行业累计增速19和2.3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成长迅速。

三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4.65亿元,同比增长74.4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59%,同比提高1.77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我市305家企业纳入“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其中上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7家。企业质量效益的提升,支撑工业税收今年以来连续实现两位数的增长。1-6月份实现工业税收7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54亿元,同比增长26.56%。

四是工业企业发展信心不断增强。1-6月份工业用电量累计95.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91%)13.98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省第2位;当月工业用电量1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6%,增速位列全省第3位。截至6月底,我市工业本外币贷款余额490.32亿元,比上月增加10.47亿元,其中制造业本外币贷款余额421.18亿元,比上月增加6.84亿元,比年初增加11.93亿元。

五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今年以来,我市软件业务收入实现稳定增长。1-6月份,软件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亿元,环比增长15.84%,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14亿元,环比增长13.35%。企业上云进程加速,云服务收入130万元,环比增长62.42%。全市软件业从业人数稳定,平均人数2504人,比1-5月增加25人;从业人员工资总额0.61亿元,环比增长28.46%。5G基站建设持续实行半月调度通报制度与困难问题清单制度,分类协调,进行销号处理。截至6月底,累计开通5G基站2146座,实现了主城区和县城核心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

二、刚才,王局长介绍了上半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请问,围绕工作职能,市工信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使我市工业开好局起好步行好路,我们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高质量编制《德州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德州市数字经济十四五专项规划》,完成“541”10个子产业规划、体育产业规划,以及产业集群及园区布局规划。同时,指导“双50强”企业制定“十四五”发展计划,布局工业发展路径、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坚持项目为王。集中谋划一批顶天立地的技改项目,像华能四期、华鲁恒升从3353到5585技改、泰山集团扩产、宝武永锋智能产业园、通裕重工股权合作技改扩规等。三是开展梯次培育。建立起“小升规”“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系统培育库,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企业培育的梯次培育体系。目前,我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88家;瞪羚企业24家。四是推进流程再造。建立首席政府服务官(CGO)机制,设立“7198企业有话说”诉求平台,实现政策信息直达、诉求问题直达、意见建议直达、情感交流直达,为企业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五是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实施“主办行+”及“担保+”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200家企业办理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近30亿元,试点信用担保模式,一期试点为10家企业办理信用保证,担保额2759万元。我市产融合作系列创新举措多次被工信部、省工信厅、山东《新闻联播》等转发和报道。六是加快数字赋能。持续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累计开通5G基站2146座,实现主城区和县城核心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新增上云企业150家。七是推进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我们以“企业点单、政府买单”的方式,组织省机械设计研究院、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专家计划对包括“双50强”在内的100家企业开展技改诊断,为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服务化技术改造“把脉会诊”。利用“省厅指导、市县搭台、协会助台、服务商路演、金融机构辅导、面对面对接、一对一诊断”的推进机制,我市逐步构建起“技改诊断——诊断报告——技改方案——要素保障——方案落地——政策跟进”的技改生态闭环。今年我市已累计召开“一县一策”技改现场会(线上会)14场次,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常态化建立了企业与服务商对接交流群,打造永不落幕的技改会。

三、今年我市出台了关心支持企业家的相关政策措施,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今年1月份我市出台了《德州市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措施》,从尊重、激励、服务、赋能企业家四个方面制定了二十条措施,在尊重企业家方面,措施包括完善企业家参政议政制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等;在激励企业家方面,包括表彰优秀企业家、开通优秀企业家绿色服务通道等内容;在服务企业家方面,建立企业免检免扰制度、完善容新容缺容错机制、推进政府服务流程再造等;在赋能企业家方面,制定加强企业家培训、开展金融助力行动等措施。同时,我们抓好二十条措施的落实,比如“完善企业家参政议政制度”,我们准备选聘优秀企业家担任市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参与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落实“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方面,我们探索实行首席政府服务官帮扶重点企业制度,首批选派了30名业务骨干和共产党员进驻企业,便于企业诉求直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开通优秀企业家绿色服务通道”方面,我们为“双50强企业”负责人制作“惠商卡”,在交通出行、医疗就医、景区游览等方面提供优待保障政策;在“加强企业家培训”方面,今年6月份我们组织“双50强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二代接班人,赴浙江大学参加为期一周的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专题研讨班,为企业家提供复合式培训赋能。总之通过出台《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措施》,在全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广大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为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四、王局长,今年以来我市技术改造是什么情况,请您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今年以来,我市在推进工业技改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持续破解要素制约,在“投效、投向、投量、投速”上靶向瞄准、精准发力。上半年,省级重点技改项目中期调整后,我市纳入省重点技改项目11个,总投资168.69亿元,居全省第3位,年度投资41.59亿元,居全省第2位。1-6月,11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开工率100%,完成投资25.58亿元,投资完成率61.51%。100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开工率86%,完成投资75.97亿元。“千项技改”实施类项目742个,总投资1273.79亿元。列入省对我市考核评价的指标“工业技改增速”和“制造业技改增速”分别为38.5%、40.5%,列全省第4位、5位,分别高于“工业投资增速”(6.7%)31.8、33.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改增速”高于去年同期(-9.8%)50.3个百分点。

五、7月24日至25日,召开了德州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以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的产业发展定位。请问,结合这次会议精神,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对照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主动对标先进地市,强化担当精神,提升能力素质,胸怀“德州人”“拓荒人”“赶路人”的信念,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大力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 “十百千”技改工程,谋划大项目,点燃产业新引擎;聚焦五十亿级、百亿级、500亿级目标,扶强大企业,支持产业新提升;围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三年倍增”目标,培育大集群,加快产业新集聚;聚集要素资源,构建大园区,搭建产业新载体;深化实行首席政府服务官(CGO)机制,强化大服务,打造产业新环境。牢牢扛起先进制造业强市的责任担当,为奋力开创德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工信力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