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压之下,渴望家的温暖

   父亲的强势,让他时刻处在自卑之中;兄姐与父亲“翻脸”,让他感受不到血脉亲情;妻子和孩子的离家,让他每时每刻都在渴望家的温暖。
    张明华(化名)的眼神一直是忧伤的,阴沉的面孔显示着他的沧桑和憔悴,然而这些与他才30多岁的年龄显得极不相符。
    张明华一直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父亲的强势,无休止的家庭纷争,再加上离家已有数月的妻子和孩子,让他到了崩溃的边缘。过度的焦虑和痛苦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患上心理疾病,他向记者求助,渴望能得到心理专家的帮助。
    “我现在就像一块‘夹心饼’,没有人能知道我心里的痛苦,我就是想有一个温馨的家……”
强势父亲犹如家中“太上皇”
    张明华兄妹三人,年龄最小的他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偏爱。虽然是父母最爱的孩子,但随着他慢慢长大,却越来越感到压抑。
    张明华说,他的父亲是一位喜欢挑战的人,也正因为父亲的这一性格,使他们家在农村成了有名的富裕户,父亲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大能人”。“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3家厂子,光厂房就有100多间。在农村里有这样的家业可以说是不多见的。”提起自己家的成就,张明华的脸上没有一丝的自豪和喜悦,相反,他挠了挠头,做出了一种无奈的表情。
    随着张明华兄妹都结婚成家,父亲开始让他们接手管理厂子,可是,这并不是兄妹几人独立生活的开始,却成了家庭战争的开始。
    张明华说,父亲很强势,虽然让子女管理厂子,但不论厂里增添什么设备或项目都需要一一向他汇报。也正是父亲经常没有理由地过于干涉厂子的管理,导致现在姐姐与父亲成了不说话的“冤家”;大哥也被父亲打了出去,一直在外地靠打工生活。现在只剩下张明华一个人帮父亲打点厂里的事。“说实话,我也不愿意跟着父亲干了,我在父亲面前根本没有一点自尊,只要我一提什么想法,父亲就说我不懂,不管在任何场合他都会对我责骂,所有的事情都得按照他的思路来进行。前些日子父亲买了一些高价的设备,但这些设备现在都变成了废品,所以厂子也出现了不少亏损,但这些事他都不允许我管,更不许我提意见。”
    张明华也曾经向父亲提出来自己想单独做一些其他的生意,结果换来的却是父亲的一顿大骂,“你什么都不懂,不要把做生意看得太简单!”“我在父亲眼里成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我的理想和目标在他眼里都变成了小孩子的‘不懂事’。”张明华痛苦地说。
公媳大战打散了一个家
    张明华说,他的妻子是一个性格很要强的人,与强势的父亲也经常擦出矛盾的火花。今年4月,张明华的妻子见到厂子的效益越来越差,父亲却依旧我行我素地购进一些无用的设备,她有点着急,在没有向父亲汇报的情况下售出了一批产品。妻子的这一举动,无疑在强势父亲眼中变成了对他权威的挑衅。“父亲说我妻子是为了往自己腰包里装钱,她不服,两人就吵了起来,结果父亲抄起棍子打了她。”张明华的妻子哪能忍受这样的欺负,马上带着孩子离开了家。“现在妻子和孩子在外面租房子居住,任凭我如何劝都不回来。每天在外忙完,回到冷清的家中,我就感到特别孤单。白天受父亲的指责,晚上又因为牵挂妻子和孩子而受折磨,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压抑得快要疯了。”张明华说话时,双手抱紧了头部。其实,长期在父亲强势下长大的张明华,性格也变得很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张明华说,其实他也有对不住妻子的地方,“我的任何建议得到的都是父亲的否定,我也懒得和他交流了,一切都得按照他的指示办,有时候压抑久了,就会把怨气都撒在妻子身上,甚至动手打过她。”“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固执的人,有时想想,不能怪他们不理解我,是我一直让自己处于这个内心矛盾怪圈,才会让自己精神濒临崩溃边缘。如果有适当的方法,我会尝试,努力改变和他们的关系。”
婚姻家庭咨询师张爱萍解析——多理解,多沟通,家和才能万事兴
    张明华首先要把妻子的问题给解决好,毕竟妻子带着孩子在外面不太安全,也需要照顾。张明华要多与妻子沟通一下,争取把妻子和孩子接回家。然后张明华要有耐心地与父亲交流,不能“懒得交流”,也不能惧怕父亲的强势,要多听听父亲的想法。在与父亲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学会尊重老人,不要激化矛盾,而要学会化解矛盾。
    另外,张明华的不幸福感其实与他的性格也有关系,外界只是一个诱因。如果他自己的心结打不开,就可能永远上升不到爱的另一个层面。学会原谅和宽恕,用客观、公正和平和的角度去看待父辈的生活,这对张明华以后的生活和心理发展都非常重要。
    对于张明华的父亲,我也提醒老人:作为老人不能太自我了,要多为儿女着想,多支持年轻人放手去干事业,毕竟,老人不能呵护他们一辈子,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才是对他们真正的爱护。
    都说“家和万事兴”,针对张明华家庭出现的情况,主要归结于缺少有效的沟通,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家庭的成员要学会多为对方考虑,多理解和支持对方。毕竟不论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金钱永远比不上亲情重要。
    □记者 赵德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