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社会组织与德州产业联盟对接活动侧记:交流互鉴 汇智共赢

畅谈、交流、互动……产业与才智的碰撞,擦出了共赢创富的火花。 10月13日,智汇德州-中关村社会组织与德州产业联盟对接活动举行。对接双方就技术成果转化、人才技术项目供需交流、产业合作进行了推介路演和深入交流,达成合作协议和意向160余个。

以人才智力交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众所周知,中关村是全国人才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如何将中关村的智力资源为我所用?一直备受关注。
人才跟着产业走,产业则被各类社会组织有效整合起来,加强与中关村社会组织的对接,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搭建平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容易取得实效。“活动举办得太及时了!”在主会场,刚与德州签署完战略合作协议的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丁志峰很兴奋。据他介绍,就在不久前,中关村提出了实施“京津冀人才圈建设工程”,将推进高端人才集聚和跨区域创新创业。“与德州的对接可谓发轫之作。”丁志峰说,这对于加快两地人才交流合作将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下一步,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将与我市共同构建高端人才交流合作、新兴产业对接协作的服务平台,促进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重点企业、前沿项目与德州的产业联盟及骨干企业精准对接,以人才智力交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从交流互鉴中寻求共赢

活动除主会场外,还开设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机械电子产业等3个对接专场,来自中关村的23家社会组织和110家会员企业与我市100余家企业展开了更加精准的对接。“这些产业都是德州的优势产业,企业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寻求对接,实现共赢。 ”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会项目主管彭晓东说。
对这个安排,北京电子商会秘书长燕军赞不绝口。在他参与的机械电子产业对接专场内,集中了德州最具实力的机械电子类企业,涵盖电梯、体育用品、小型电动车、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等,都与电子信息产业有着密切联系。
燕军告诉记者,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将是大势所趋,在与德州这些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后,他找到了很多合作的契合点。“我们掌握着大量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资源,很多正好是德州企业所需求的。 ”“希望以后能多参与类似活动。”泰山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郑子斌感到收获满满,他们公司生产的爱动超级体测仪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智能共享。“这次有机会结识了电子信息领域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回去之后一定抓紧对接,借助北京电子商会发掘更多的创新资源。 ”郑子斌说。

让合作实现“四两拨千斤”

“机会难得!”在活动现场,发完了手头一摞厚厚的名片,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办公室主任滕海强觉得名片准备少了。
对接会吸引来一大批手握丰厚创新资源的社会组织,他们既是创新的枢纽,也是资源的整合者。“把这些组织拉进自己的‘朋友圈’,对今后的招商将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滕海强表示,活动结束后,他将第一时间率队赶赴中关村,与这些组织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德州高新区招商局局长毛成伟同样瞅准了这次良机,仅在现场就交换了上百张名片。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专场,他还当场与一家生产半导体材料的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在会后带着客商去高新区实地考察。“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机会稍纵即逝,必须充分利用好这次对接的良机。”毛成伟告诉记者,中关村的创新资源在全国独占鳌头,平时只能挨家拜访,效率很低,这次仅一天时间,他就掌握了三四条招商信息。
交流互鉴的过程,既是社会组织和企业自我展示、自我推介的过程,也是思想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对接双方既谈发展方向也交流发展困惑,对接活动变成了一场有价值的“头脑风暴”。“希望这次活动能在中关村和德州企业之间开启一扇窗户、架起一座桥梁,实现智力资源充分对接。 ”丁志峰说。
□本报记者任立松本报通讯员徐跃亮程珊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