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落实协同发展战略顶层设计 捷报频传

  12月12日,北方首个自贸区落户天津撬动京津冀区域发展;22日,京津冀三地机场签署协议迈入一体化“快车道”;24日,111国道二期改建工程正式通车,打通河北丰宁进出北京“动脉”;26日,被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的北京新机场破土动工……岁末年终,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捷报频传。

  今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12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研究讨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从总体谋划转向推进实施。

  著名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把京津冀描绘为“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京津冀一体化”的提法虽然喊了多年,但河北一直是京津冀的短板,而老牌工业城市天津也陷入了与北京的同质化竞争。单打独斗,京津冀在交通、生态、产业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北京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如何实现错位升级?河北如何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说,以前三地合作使用的“一体化”一词是经济学概念,而这次国家战略使用的“协同发展”是管理学名词,相比“一体化”,“协同”强调“协而不同”,充分考虑了三地存在的差异,强调三地的错位发展。

  在设计规划层面,2014年7月至8月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双边协议分别签订完毕,交通市场一体互联、产业发展错位互补、生态环境联防互惠成为三方共同认可的工作要点。

  三地的定位和职能分工日趋明确,北京建设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打造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河北省则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等等。

  回顾过去的十个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在顶层设计上孕育出新的蓝图,更在三地生根发芽,已经步入落实阶段,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8月18日,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共同出资20亿元,组建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规划利用天津、河北两地的港口资源及航运要素,不断优化京津冀区域港口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

  8月28日,天津机场T2航站楼启用、地铁2号线同步直达,从北京南站到天津机场经过高铁和地铁的联运只需要1小时行程,具备了分流首都机场旅客的基础条件。12月29日,天津机场年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首都第二空中通道”效应初显。而就在此前,北京新机场破土动工、河北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纳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三地机场真正实现了统一经营、一体化管理。

  7月1日,京津海关率先实现通关一体化,9月底,石家庄海关加入,京津冀“三关如一关”,三地企业可自主选择申报的海关,大大减轻通关负担。截至11月底,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191.6万票,货运量2.5亿吨,货值2031亿美元。

  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中国北方首个自贸园区落户天津。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作用下,天津自贸园区注定成为撬动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杠杆。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认为,天津自贸园区方案将通过协同促进区域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政策共享,形成辐射效应,让区域发展整体受益。

  在生态环保方面,京津冀三地在8月底前全部完成大气污染颗粒物源解析工作,明确了雾霾的“元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的工作不断推进,真正形成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已经同“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的三大战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部署,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转移将继续成为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随着总体规划纲要的进一步明确,京津冀三地对这一重大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的落实也将不断走向深入。(记者 李鲲)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