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一颗子 弈活整盘棋——夏津创新载体打造特色经济

    “银夏津”因棉而兴,棉纺织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以上。今年以来,虽然全国棉纺织产业仍未走出不景气的现状,但该县经济却成功摆脱了对棉花的依赖,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1至5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17.91%。

两个“两区同建”一起抓

    如何破解多年来县域经济产业单一、缺大少强的难题?夏津县确定了 “以园区为龙头,增强经济承载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两区同建’:县级层面抓经济开发区和生态旅游区,乡镇层面抓农民居住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 ”该县县委书记王春利说。
    该县把经济开发区和生态旅游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打造,由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挂帅。为提高经济开发区档次,他们分产业重新规划建设了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精细化工、高档食品5个区中园,鼓励龙头企业分产业入园。对生态旅游区重新定位,倾力打造生态夏津旅游品牌,努力提升椹果园、槐林狩猎场等重点园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该县经济开发区在纺织服装、食品、油品、机械制造等产业上的集聚效应明显,1至5月已有20个过亿元项目落户,其中投资1.2亿元的凯密迪化工、投资2.1亿元的脂肪酸等企业落户精细化工产业园。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旅游大项目接踵而至:一期投资10亿元的德百温泉度假村破土动工,投资3亿元的椹果酒加工项目即将签约,投资过亿元的游乐园技改项目启动。在农村经济方面,把产业园区建设当成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目前48个规模以上农村产业园区已具雏形。

招商民营“双轮驱动”

    如何使园区“长出”项目?夏津县结合实际,提出了“招商引资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捷径,民营经济是活跃县域经济的最大因素”的理念,坚持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双轮驱动”。
    在该县经济开发区纺织产业园内,恒华10万锭功能纱项目和丰润4万锭高档纺等项目正在建设。 “我们虽然是本地企业,可是进驻开发区享有和招商引资项目一样的优惠政策。”恒华公司经理李振说。在县里的支持下,该县棉纺、植物油、面粉加工等传统产业纷纷压缩落后产能,谋求差异化竞争、以特色取胜。 1至4月,该县23家企业投入技改资金5.8亿元。
    该县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把目光瞄准行业排头兵、世界500强,围绕主导产业,从战略投资者、龙头企业引进上下功夫。他们确定了新能源、油品、食品、纺织服装、生态旅游5条招商产业线。项目签约后,该县畅通绿色通道、全程跟踪服务,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驻企帮办小组,服务项目建设。今年以来,该县先后敲定山东力诺集团投资6亿元的30兆瓦光伏发电、山东稼禾投资10亿元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投资上亿元项目27个。

4个委员会优化发展环境

    “环境也是生产力。”夏津县县长才玉璞多次强调。在这样的共识下,该县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5月初,华芳集团因供气压力不足,影响到了正常生产。才玉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与热电厂协调,当天就把问题解决了。“我们集团在全国多地都建有分厂,就发展环境而言,夏津是最好的。”华芳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秦大乾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以来,该县实行县级干部“十线分工”,专门设立了项目落地、优化发展环境、科技人才、考核奖惩等4个保障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重点解决项目落户园区遇到的所有问题。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坚决杜绝中梗阻,做到“双不双零”,即不对企业说不、不让企业说不,让企业零干扰、零投诉,对扰乱经济发展的“三乱”行为保持高压态势。通过考核奖惩机制,确保部署必落实、考核必奖惩。
    同时,该县全面启动“三三制”、“双联双促”工作机制。从县直部门选派1000多名机关干部,上企业一线,上项目一线,上招商一线;900多名市县乡人大代表和200多名政协委员与1300多家农户和300多家企业直接建立了“点对点”的对接关系,代表、委员联系农户促进农户脱贫致富,联系企业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本报特约记者 万庆华 本报通讯员 张胜利 董玉龙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