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霞:只要能动就要撑起这个家

□本报记者  高玉梁  本报通讯员  陈金山  孙丽丽
    “孩子他爸打小命苦,刚30岁又截瘫了,我要是舍了他,他还能活下去吗! ”4月24日中午,给客户送完豆腐归来后,孙玉霞一边搅拌泡着的黄豆一边说。
    43岁的孙玉霞是临邑县理合务镇焦楼村一位普通妇女。1998年夏天,孙玉霞与丈夫焦书维结婚了。婚后不到一年,1999年5月,焦书维在外地打工时遭遇一起煤矿倒塌事故,被压断了脊椎。焦书维在医院待了5个月,因为公婆去世,照顾丈夫的重担全落到孙玉霞一人身上。实在累了,她就让娘家父亲去帮忙。一次次专家会诊,一次次手术,带着医生“好好保养锻炼,或许可以坐得起来”的一线希望,孙玉霞带着丈夫出院了。
    回家后,孙玉霞每两个小时给丈夫翻一次身,每天用淡盐水和酒水为丈夫擦两次身子,按摩两次。
    孙玉霞的母亲心疼女儿,一次次地劝她:“闺女啊,咱不是见死不救,可也不能为了他把咱一生都搭上吧。他即使能坐起来,也是终身残废,你这一辈子不就完了吗! ”
    同时,街坊四邻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男人成了残废,不知道能活多长时间,连个孩子也没有,还这么守着伺候,还不是图人家赔偿的钱财! ”
    为了减少家人的担心,也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那几年孙玉霞干脆不回娘家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看到孙玉霞日复一日对丈夫悉心照料,人们的疑虑逐渐打消。 (下转8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