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天衢新区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工业经济总量近八成来自民企

位于天衢新区的山东聚力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路龙帅 摄

□本报记者 刘潇 本报通讯员 周月冉 霍雷

“我们的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10%左右。去年销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6.5%,目前订单排到了下半年。”2月25日,位于德州天衢新区的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统松说。

作为省级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英凯模深耕丝网行业多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如今形成了氢能行业用网、不锈钢网、环氧网、金属过滤器四大产品线,公司拥有亚洲最先进的环氧网生产线,研发出的核心产品环氧网,填补了国内高端环氧网空白,成长为国内行业龙头、隐形冠军。

从产业升级到动能转换,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产业,春节过后,天衢新区各行业的民营企业紧张忙碌、铆足干劲,处处彰显蓬勃发展的势头。数据显示,全区民营企业共2.04万户。2023年,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0.85万户,增长46.95%,占全部新登记市场主体的99.64%。

3月1日,在海天机电风电塔筒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混塔模具生产装备被有序摆放,工人们正细心地对它们进行焊接与打磨。“此装备用于生产风电混塔的水泥塔筒部分,这是我们去年在风电领域的新突破,推向市场后,占去年全年营业额的67.3%。”德州海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秋生说。

新突破何来?此前,公司核心团队历经3个月研发,攻克了上百项风电混塔生产装备制造难题。用这种装备打造的风电混塔,不仅具有一次成型、误差小、造价低、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还能生产出承受高度更高的风电塔产品,比传统风电塔高50米以上。“在传统建筑装备遇冷之后,公司积极转型,除了风电领域装备的研发生产,还在市政装配、路桥装配、水利装配3个新领域发力。目前,公司的装配式风电塔筒管片生产线和智慧箱梁生产线位居国内第二。”在庞秋生看来,成绩与强大的科研能力密不可分,这也是公司永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引入外籍专家,组成研发团,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比4.8%以上,去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最新订单已排至3月。”庞秋生说。

为让民营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天衢新区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逐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独挡一面”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3家,它们生成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50%来自民企。

同时,发挥孵化载体科技型企业培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孵化载体围绕民营企业成长需求,大力提升运营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作为我市最早一批搭建孵化载体的县市区,天衢新区省级以上孵化载体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强化民营创新平台建设,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谋划平台建设,集聚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服务民营企业创新,目前,全区形成省市区平台梯队分布之势,建成科创平台118家,包括国家级1家、省级17家、市级100家。

时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向奔赴,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民营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规上工业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78.67%以上的工业经济总量,85%以上的税收,73%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87.8%以上的企业数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