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全市第二

武城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动能

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全市第二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杨鸣宇)7月1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武城县专场,介绍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近年来,武城县聚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新材料(玻璃钢)三大主导产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改造传统动能,全县工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武城县出台政策文件,对注重加强科技创新、技改扩产、节能降耗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推出政府服务官、“红色CGO”;开展百项技改、百企转型、百企提级专项行动。今年1至5月,161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74.16亿元,增速12.53%,工业技改投资增速32%,居全市第2名。

强化科技支撑。今年上报2022年度研发投入6.41亿元,占比3.14%;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10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62.58%;持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目前,共有创新型中小企业4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9家。

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逐步整合重塑“341”产业体系,打造了以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新材料(玻璃钢)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建立县级领导“联企、联链、联园”机制,为产业企业项目的发展提供“保姆式”全方位服务;实施“以企招企”“产业链招商”“商会招商”等产业招商模式,壮大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层次。目前,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了九大系列3000余产品,构建了品种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占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规模的43%。新材料(玻璃钢)产业的水箱、储罐、管道等传统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建有5个中央空调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海尔海易普方·硬创云能智慧产业园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山东华辉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正稳步推进。2个小微企业孵化园,2个“区中园”,注册企业达1386家。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