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 在高产创建中走在前开新局

临邑县聚焦乡村振兴,谋求率先突破——在高产创建中走在前开新局

□本报记者 宋延涛 本报通讯员 齐兆学 郭本涛 李淑华

6月21日上午,德州“吨半粮”示范区创建工作首季“开门红”记者见面会在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农场召开。为何在临邑召开?缘于6月12日,临邑县小麦机收实打现场传来的喜讯:经省市县联合专家组对翟家镇“吨半粮”核心示范区内的1000亩“德麦008”进行实打测产,除去水分、杂质等,小麦实际亩产达到839.2公斤,创造了全市小麦测产的最高纪录。

近年来,临邑县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主抓手,以“五大振兴”为统领,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产业、以融合化理念抓建设、以集约化理念抓经营、以生态化理念抓发展、以数字化理念抓提升”五大理念,主动担当展作为,锐意进取树标杆,创新改革开新局,奋力在推进德州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保障粮食安全是重要的政治责任,我们在实现‘吨半粮’创建工作首季‘开门红’的基础上,继续聚焦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好‘书记抓粮’机制,确保秋粮丰产丰收,在全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中‘走在前、开新局’。”临邑县委书记张旗说。

发展现代农业助产业振兴

粮食丰收,最高兴的莫过于农民。取得全市小麦亩产最高纪录的翟家镇为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段希林说:“在去年秋汛晚播、苗情偏弱等不利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近年来,临邑县委、县政府坚决扛牢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统筹设计,招引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优势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持续抓实粮食生产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压实书记抓粮、党政同责,落实“书记指挥田”,设立市级领导指挥田1处、县级领导指挥田18处、乡镇领导指挥田30处,切实把“指挥田”打造成“建得好、看得住、可复制、能推广”的“吨半粮”样板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划定德平、翟家10万亩核心区,聘请水发集团编制完成了核心区方田建设规划和设计方案,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完善提升沟、渠、路、桥、涵、闸等基础设施。深入开展“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印发技术意见,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落实“三人四包”小麦“促弱转壮”工作机制,抓好麦田管理。切实抓好病虫害防治,“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临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粮食生产做法获央视点赞2次:5月11日央视新闻频道以“一线调研:创新机制破解要素保障难题”为主题,对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了报道,点赞临邑县《专项债精准滴灌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法;8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播出《“在希望的田野上”山东省临邑县落实落细关键举措筑牢秋粮稳产基础》,详细报道了翟家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方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聚焦“一产转型”,突破传统发展思维,植入工业化理念,引入优质产业资本,瞄准知名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大型标准化、工厂化农业项目,实行专门、专人、专业招商。近年来,先后引进中建材、青岛浩丰、宁波天邦汉世伟等央企名企,投资90多亿元建设了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壹号土蛋鸡、汉世伟生猪繁育等项目。依托涉农龙头项目的落地发展及快速推进,全县形成了“南部特色种植、中部生态循环、北部特色养殖”现代农业大格局。

推行标准化种养技术,倾力打造农产品品牌。该县巩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德州壹号土蛋鸡项目选用优良土鸡品种、使用优质饲料,采用无抗养殖模式和鸡蛋编码追根溯源保障质量,产品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建立起“从产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大力培植“三品一标”农产品。目前,全县共培育“三品一标”产品48个,市级“放心家庭农场”11家,培植“临邑·尚品”县域公用品牌企业12家。

健全科技支撑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协作,与中国农科院达成设施蔬菜栽培服务合作协议。德平富民农场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契机,建立健全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百余名,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信息技术直接到人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土专家、种粮大户魏德东入选“全国十佳农民”。坚持“科技+人才”,让“吨半粮”高产创建更有底气,也更有成效。邀请农技专家通过培训会、深入现场等方式开展农技服务指导,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重点抓好“科技壮苗”和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做好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建设,与北京爱科农有限公司合作,高标准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吨半粮”创建服务平台。与山东农科院共建产业研究院,同中国农业大学、山东产研现代农业研究院共建“吨半粮”建设实验站。同时,该县落实“党建引领、大户托管”管理机制。核心区内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6家,其中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4家、种粮大户98家、家庭农场14家。

资金投入加力度,农业发展提速度。临邑县自2021年启动实施“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债券项目,整合多个部门涉农资金1亿元,向“吨半粮”示范区倾斜。目前,在德平镇、翟家镇建设1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并建设30万亩辐射区、80万亩带动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粮食高产、稳产。”临邑县委副书记、县长崔磊说。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助生态振兴

走进临邑县兴隆镇,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在兴隆镇美丽村居建设项目五福源小区建设现场,23个建筑单体拔地而起。

今年以来,临邑县聚焦“八清零一提升”,长效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行业部门联动,定期开展企业安全大排查、秸秆禁烧、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清河护河行动,实施气代煤、电代煤等清洁取暖工程;持续推动农村环境改颜换貌,打造“天蓝水清树绿、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今年,临邑县积极督导垃圾分类示范单位、镇街重点推广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利用及完善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做好宣传工作。借助网格化优势,组织各乡镇(街道)对乱堆乱放乱倒形成的各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展开地毯式排查整治,目前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到100%,2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实现系统治理。今年,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建设任务108.4公里。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优化升级农机装备,今年已推广小麦联合收获机10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95台,秸秆还田机130台。今年对全县养殖场开展技术指导,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实施动态管理,恒源街道新增一处养殖场,已按要求配建粪污处理设施,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

加大保护修复乡村生态系统力度。今年植树任务1998亩,临邑县春季已完成4521亩,涵盖乡镇驻地绿化236亩、村庄绿化1915亩及“三网”绿化2370亩。启动建设临邑县第二水库,力争年底前完成围堰填筑工作。

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

“村里有了金银花产业,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有了固定收入,家里再也不困难了。”兴隆镇三十里村村民韩方花说。三十里村发展金银花种植200余亩,解决周边群众就业1000余人,其中经济困难群众100余人。

“近年来,临邑县通过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发展产业增加困难群众收入等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董锋说。

严格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3795户7364人,教育、健康和医保、住房、饮水、就业、金融、养老保险、残疾人等行业帮扶政策在继续延续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确保“三保障”、饮水安全无遗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求,确保各项帮扶政策应享尽享。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面向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返贫监测对象)中的弱劳动力人员开发专项乡村振兴公益岗位218个,每人每月补贴391元。发放春季“雨露计划”补助金24.6万元帮扶164名中、高职和技工院校困难学生。

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即时帮扶机制。每月与医保、民政、残联、应急管理局、交警队等部门对接预警数据,并将预警数据及时发送至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排查走访,重点关注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农户。今年新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24户71人,累计纳入54户174人。

高质量发展衔接资金项目。今年已筹集各级衔接资金4459.41万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49个,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9月底前可竣工验收。其中,投资2198万元的37个基础设施项目打破以往仅扶持扶贫工作重点村的局限,支持短板村和中心镇、特色镇的建设,为全县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添砖加瓦。

推动齐鲁富民贷工作提质增效。目前,齐鲁富民贷累计投放金额5392.07万元,惠及240余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376名返乡创业青年,为全市首个放贷金额突破千万元区县,贷款金额和覆盖面均居全市首位。在新冠肺炎疫情对

农业形成的冲击和挑战下,齐鲁富民贷这一惠农政策有效解决了担保难、手续繁难题,支持了一大批返乡创业青年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经营致富,加大了金融资本在农业发展中的投入,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①县委书记张旗、县委副书记于萍到翟家镇“吨半粮”核心示范区调研

②县委副书记、县长崔磊到临邑镇调研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③自走式滴灌机在浇地

④德州“吨半粮”示范区创建工作首季“开门红”记者见面会在德平镇富民农场召开

⑤丰收的喜悦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